中電昨日宣布來年將加電費3.9%,港燈則維持電費不變,並預計未來5年都不用調整電費。此次中電加價加幅低於通脹,尤其是港燈預告未來多年凍結加價,是順應市民訴求、回饋社會的做法,是專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政府也發揮了斡旋把關的作用,應予肯定。不過,電費始終是民生大事。現行的9.9%的利潤保障協議已成為加價的最大理由,受到市民質疑。當局未來檢討利潤管制協議時,應與時俱進引入更公平合理的機制,既保障企業合理利潤、維持電力穩定,又兼顧市民承受能力,避免電費加價成為社會爭議焦點。
電費加價是近年敏感的社會問題。此次兩電公布的電費調整方案,顯示在輿論壓力和政府的努力斡旋把關下,兩電盡力壓低成本,照顧市民情緒,電費調整合理。港燈明年不僅不加價,更計劃未來5年都不調整電費,對於港燈的用戶而言,絕對是喜訊。目前外圍經濟形勢未明,營商成本持續上升,通脹再趨升溫。港燈作為專營企業,能夠體諒市民、中小企的困難,凍結電費加價,主動減輕普羅大眾的負擔,帶頭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彰顯取諸社會、回饋社會的企業良心,值得肯定。
此次兩電加價較為克制,可以視為企業自律的成果。不過,按照現行利潤管制協議,兩電可以有大條道理享受9.9%的加幅,這必然會遭到「賺到盡」的指責。兩電加價屢屢成為爭議焦點,說明現行利潤管制協議需要作出改革。現行兩電利潤管制協議,是用資產來計算回報的方式。其原因主要是數十年前,當時的政府要鼓勵電力公司投放資源建電廠及電網,以確保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市民的承受力並無計算在內。這種計算回報的方式,早在其他發達國家絕跡了。時移世易,社會的維權、環保意識不斷提升,較早前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市民期望電力供應需要兼顧可靠、價格及環保三方面。利潤管制協議不考慮市民關心的要素,加價激起民怨在所難免。但是,要求環保就要用更貴的清潔能源,多付的成本市民是否願意接受,這是現實的問題。
未來檢討利潤管制協議時,政府有必要重新制定一套更公平合理的電價釐訂機制,要將通脹、環保、營運投資成本等一籃子因素綜合考慮,既要有經濟誘因吸引電力公司繼續投資,同時讓社會充分掌握電力營運的成本和付出,讓消費者感覺電價合理,減少對電費調整的爭議。 (相關新聞刊A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