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跳出框框:古畫來源


蒙妮卡

中英兩國關係和諧,英國首相卡梅倫月初率團訪華前夕,先往倫敦一博物館參觀了在那裡舉辦的中國名畫展覽。他對宋徽宗的《瑞鶴圖》讚不絕口;「這比達芬奇的作品還要早幾百年。」他說。

倫敦對上一次舉辦中國名畫綜合展是一九三五年,相隔近八十年了 。今次展品共七十九件,畫於公元七零零年至一九零零年的一千二百年間,每一幅都是珍品;三分一展品向中國博物館租借,其餘來自世界各地。

如此難得機會,當然不能錯過。踏進昏暗展館裡,一轉角, 兩幅敦煌佛像絹畫額外耀眼觸目;它們正是百年前由猶太裔英籍探險家斯坦恩(Marc Aurel Stein),以廉價騙購了敦煌藏經洞裡的中國寶物,現由大英博物館借出展覽。

本人有「怪異」嗜好,但凡在國外博物館看到中國展品,對它們的來源比起對它們的藝術價值更感興趣。當年斯坦恩四次去中國,運走一箱箱文物,回國後寫了《千佛洞:中國西邊境敦煌石窟寺所獲之古代佛教繪畫》一書,已道出了古物的來龍去脈。

今次展出的中國古畫,分別租借自法國吉美博物館、日本的東京和大阪博物館、美國的波士頓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甚至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博物館。 不過,中國寶物何以流落異域,沒說明。展方若能稍作解釋,如「來自公開拍賣」,則可令參觀者特別是我等有「怪異」嗜好者,輕輕釋懷。

上月中,有十二幅敦煌藏經洞絹畫被複製成功,「回歸」中國展出。新聞報道說,自藏經洞被發現後,數萬件文物流散英國、法國和日本等地,國人要欣賞真跡須遠渡重洋;在內地,只能看到複製品。

今番「有幸」親睹敦煌絹畫真跡,全賴卡梅倫的「擦鞋」宣傳,才引起興趣。

相關新聞
百家廊:悠閒棉蘭 (圖)
琴台客聚:由女腔到紅腔
翠袖乾坤:別具意義的聖誕曲奇
跳出框框:古畫來源
生活語絲:褚時健這個人
思旋天地:「好打得」的司長
網人網事:裝 熟 (圖)
甘耀明「殺鬼」之後 又入山林 (圖)
書評:在危機中為美國經濟把脈 (圖)
書介: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 (圖)
書介:The Goldfinch (圖)
書介:童話故事 (圖)
書介:幸福先生 (圖)
書介:塔裡的男人 (圖)
徵稿啟事
告別無限上網的日子 善用免費Wi-Fi防爆標 (圖)
I動靜:輕便節能耐用閃燈 Manfrotto Spectra攝影攝錄LED燈系列 (圖)
I動靜:四核雙卡雙待及雙通手機 HTC Desire 700 dual sim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