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記者手札:日本當代藝術新樂園


放大圖片

■Masaru Aikawa 作品

今秋入冬前的最後一刻,台北國際藝博會站在拍賣季的尾巴上歡樂地讓人再度鳥瞰亞洲藝市,其間來自日本的微型年輕當代藝博會New City Art Fair也悄悄地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開展。這個幼年日本藝博由東京Hpgrp Gallery Tokoy藝術總監塚憲太郎領軍,2012年在紐約首展,今次已是第五次展季,再度回歸台北。他在展後的媒體發佈稿件中表示:與日本藏家普遍對於本國藝術品較為冷淡的態度、關注藝術品投資性的心理相比,非常喜歡台灣藏家欣賞性的投資心態,並稱台灣會是此展未來深耕的市場。

平心而論,翻看此藝博會的畫冊,發現雖有類似岡本哲較為創新題材的「顯像液」和Gallery Caution帶來的多版次村上隆小品這類市場認受度較高的作品外,其他多為實驗性、市場尚未穩定或裝飾性較高的作品。記者與親赴台北的藝術評論人士Schlossmann的談論中,總結New City Art Fair的經驗與展出形態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雖然如何區別藝術與時尚的討論由來已久,但從藝術觀察收藏者的角度上看,近幾年來時尚加速滲透較為封閉的藝術領域,已經漸漸模糊兩者間的界限,時尚雜誌對於藝術的報道也愈來愈多,過於商業、裝飾性的作品充斥市場,精神性和被學術探討的藝術品實際上更加彌足珍貴。如何分辨藝術與文創,在稍稍低位的市場中,一定程度上挑戰了藏家的眼光和眼界。

日本與西方藝術作品的出售價格思路頗為相似,亦即若是統一藝術家作品的考量,除去大小尺寸之外,仍以其他諸如美學或工藝繁複等主客因素交織評定。觀諸日本當代藝術家與台灣本土藝術家相比較,無論出道年資,抑或在國際畫壇的曝光率與流通可能性,前者都更具價格優勢,在面臨漸漸消失的國際藩籬、網上畫廊交易的時代,日本當代藝術品的競爭性不可小覷。

從參展者於展會現場幾天的觀看,無論日本當代藝術圈在群體出擊的策略,還是執行力與決心,都再現了大和民族的一直以來的團結形象。Schlossmann說:「參展畫廊不到二十間、藝術家僅為十幾人的小型團體,在短短兩年內參展、創知名度、開疆闢土,產生的能量與成績實在是讓人敬佩,也很害怕!」

其實日本藝術今年在拍賣中的表現一直不錯,村上隆、奈良美智,再度掀起一個高度,所以有業內人士質疑日本這種當代藝術的展會行為真的是基於理想推廣日本藝術,抑或是單純商業考量,藝術市場如此繁榮的景象中真的難以分辨,或許根本毋須分辨。但是,一個民族對於自己藝術作品的態度和民族,我們可以從Schlossmann與塚憲太郎交流中的一句話窺得一二,塚憲太郎很鄭重地表示:「即使在台灣或是其他市場的銷售情況都比在日本好太多,但也絕不會放棄在日本國內市場推動當代藝術和此展的決心!」

文:張夢薇

相關新聞
留給港人的集體回憶 (圖)
「存念──萬青屴珍藏師友饋贈書畫印」展覽
展覽學術講座系列精選:
記者手札:日本當代藝術新樂園 (圖)
萬象靈犀:藝術品保稅交易在中國市場方興未艾
更正:
百家廊:今天你和別人比壞了嗎? (圖)
琴台客聚:演員的潛質
翠袖乾坤:人人舌尖有顆星
海闊天空:裹海的特產 (圖)
杜亦有道:南北粗語共通
隨想國:慢
獨家風景:競爭力下降
遊楊平郡感受韓楓 漫步韓式小橋流水 (圖)
遊走倫敦塔 看衛隊守護的多功能城堡 (圖)
自遊系列:300哈雷機友 暴走玉龍雪山 (圖)
剎那美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