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學英文的歷程都不一樣,但的確有人由英文默書捧蛋,到講得一口流利英語的成功例子,扭轉乾坤的原來是聽英文流行歌。不少英文流行歌歌詞用字簡潔,讓學習英語的人能從悅耳的旋律中,增添學習英文詞彙、文法的樂趣,又可改善發音和吐字。
動名詞置句首 主詞關聯上句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著名樂隊組合Carpenters名曲《Yesterday Once More》的首幾句歌詞,大家可能都對此經典英文歌耳熟能詳。上星期,當筆者重溫此曲時,發現這句歌詞的文法正好讓大家更了解在英文中敘事或回憶的語文用法。
舉例說,在第一句歌詞中「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會聽着收音機。)這句詞先用過去式,接着用「I'd」(I would的縮寫)。當我們形容過去的事與事之時間關係,一般會先用過去式來點出時間。如「When I was a student, I'd get up early to go to school.」(當我還是學生時,我會很早起床去上學。)
再談談歌詞「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中的「Waiting」,它在歌詞中為動名詞(Gerund),用作句子的主詞,這句譯作「等待着我喜愛的歌」,但究竟是誰在等待呢?要找等待的那人,便要參考上句的主語了,即是「When I was young」中的「I」(我)了,所以如果用動名詞作句子的主詞,一定要與對上一句子有關連,否則讀者不會知道誰在做動作。
歌詞中的第三句「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這句詞跟第一句一樣,是先用過去式指出時間,再用「I would」指出動作。至於第四句歌詞中的「It made me smile.」的「It」則是代名詞,它代表甚麼呢?就是代表「收音機播出我喜愛的歌曲時,我跟着和唱。」,即是前一句歌詞所指的動作。由此可見,英語中連接不同句子時,不一定使用常見的連接詞,也可透過句子結構來表達。
利用不同介詞 表達不同意義
另一首名曲《Top of the world》也是Carpenters非常令人懷念的經典名曲,我們看看副歌的數句歌詞「I'm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looking down on creation. And the only explanation I can find. Is the love that I've found ever since you've been around. Your love's put me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詞句表達的是歌者唱出當下開心愉快的感受,所以用現在式,在這筆者希望大家特別留意第一句中的「the top」前的介詞(preposition)用的是「on」,而最後一句則用了「at」。為何兩者有別?因為作詞人想利用不同的介詞去表達歌曲的意義,第一句解作「我活在世界頂峰之上」所以用上「on」,最後一句則說「你的愛把我放在世界的最高點」,位處最高點,所以用上「at」。
曾經有人問:「聽歌學英文有沒有用?」當然有用啦!只要大家選一些較正統的歌詞來聽便可,就算未能完全理解箇中文法,至少能訓練英語聽力。■麥美娟 立法會議員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