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省兩會召開,保障底線民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位居首項。 李叢書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叢書、古寧 廣州報道)富可敵國的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2013年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居全國首位,但多項民生保障標準卻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廣東兩會上獲悉,為了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廣東今年財政將投入153.89億元用於底線民生保障。屆時,各項底線民生保障將達到並超過全國水平。
廣東雖然連續二十多年來雄踞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地位,但在底線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確實不折不扣的弱省。城鄉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殘疾人救助等各項保障標準,不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城鄉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等更是遠低於東部沿海的江蘇、浙江等省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標準甚至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全省各級財政投入1727億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粵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鄭重指出,今年要着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各級財政將投入1,727億元,其中省財政投入684億元、增長15.6%。保障底線民生首次被寫入,並位居首項。記者從昨日公佈的廣東省2014年預算草案報告中獲悉,為了讓底線民生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適應,促進困難人群充分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廣東各級財政安排用於底線民生的支出共計153.89億元,比上年增長45.3%。屆時,殘疾人生活津貼將從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600元;重度殘疾人生活津貼標準將從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城鄉居民低保補差標準分別提高到333元/月和147元/月,農村五保對象人均供養標準提高到5,897元/年,孤兒基本生活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1,150元/月和700元/月,醫療救助人均標準提高到934元/年。新的標準實施之後,除了城鄉醫療救助標準要明年才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之外,其餘的底線民生保障標準均可以達到並超過全國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