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扶貧不應攀比 發展最利中產


特首梁振英日前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重點關注扶助弱勢。有意見認為,施政報告只向基層派錢,忽視中產需要。事實上,香港是一個富庶社會,對貧窮人士施以援手是仁愛社會的應有之義,其他階層不應互相攀比。中產人士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最應該重視社會經濟發展所提供的機遇。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大量增加房屋供應和多項發展經濟、改善社會向上流動的措施,中產人士將是最大受益者,絕非被忽略的一群。當然,面對愈趨沉重的生活壓力,當局在稍後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也應適度推出稅務寬減,以回應中產人士的訴求。

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扶貧工作上,突破了以往不傾向作長期投入的思維,重拳出擊推出多項扶貧措施,不但讓貧窮人士得到切實支援,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更有助鼓勵市民自力更生,擺脫跨代貧窮。香港的經濟繁榮位居世界前列,但大批貧窮市民仍然居住在環境惡劣的蝸居,每日胼手胝足依然入不敷支。對於貧窮人士的困境,市民應以同情、仁愛之心提供支援。對於當局所採取的必要的扶貧措施,市民應該予以理解和支持,以構建一個更和諧關愛社會,不應存在攀比心態,以免引發社會分化和對立。

普遍來講,中產人士在社會上不圖享受福利,他們憑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幹,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開拓自身事業,贏得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對於中產人士來說,最需要的是經濟發展、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經濟不斷發展,中產人士在分享成果方面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比較而言,貧窮人士較難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薪金加幅難以追及通脹,特別需要政府在資源上作出再分配。對中產而言,與貧窮人士攀比福利並無意義,他們最需要關注的,是政府如何創造良好的發展機會,協助他們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營造不斷向上流動的社會環境,讓他們能夠發揮才幹,獲得豐盛的人生回報。

應該看到,施政報告雖然沒有特別提到中產問題,但報告中提到抓緊內地發展機遇,為本港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市場搭建橋樑,打造新的經濟產業,為本港經濟注入活水等一連串措施,其實都是為中產人士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而提出來。政府大量增加土地供應,改善居住環境,中產人士也是最大的受惠者。過去的歷史說明,當經濟保持增長,中產人士將是最大受益者,施政報告大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正是對中產人士最大的支援。當然,中產人士稅負重,享用福利少,在現時樓價高企、生活壓力不斷加大之下,難免希望政府提供支援。當局也應顧及中產人士的訴求,在隨後的財政預算案中推出措施,紓緩中產人士的壓力。

相關新聞
扶貧不應攀比 發展最利中產
徹查虐傭醜聞 維護香港聲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