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政府完成本港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昨日簡介內容。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港府發表《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預計每年訪港旅客人次由去年5,430萬,增至2017年逾7,000萬,2023年更突破1億。除了酒店將供不應求,本港2017年的口岸、交通、景點等承載力仍能應付旅客。港府指,不應為旅客人次設上限,但暫不會增加「個人遊」及「一簽多行」城市,並循提升接待能力、吸引高增值客群來港,及分流旅遊旺區旅客3方面,促進旅遊業長遠及穩定發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旅遊事務署昨日發表《香港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指自2003年7月開放「個人遊」計劃後,訪港旅客由2003年1,554萬人次,飆升至去年5,430萬人次(較2012年上升11.7%)。內地旅客比例亦由2003年的54%,上升至去年75%,錄得4,075萬人次,當中67%屬「個人遊」旅客。在2012年,「個人遊」旅客直接為本港帶來261億元收益。
酒店憂欠缺 其餘硬件足夠容納
過去10年,訪港旅客升幅不斷膨脹,尤以內地訪客為甚。在2005年至2009年期間,整體訪港旅客數字每年升幅相對較為溫和,平均每年6.3%。但在2009年實施深圳戶籍居民赴港「一簽多行」後,帶動2010年至2012年間整體訪港旅客升幅增至18.1%。單看內地旅客訪港數字,2010年至2012年的平均按年升幅為24.8%,遠超於2005年至2009年期間每年平均8%的升幅。
報告指出,按目前的趨勢,並假設內地及短途旅客數字平穩增長,而長途旅客數字有輕微增長,預測2017年的訪港旅客數字會超過7,000萬人次,並保守估計2023年的訪港旅客數字會衝過1億人次。
港府認為,至2017年,本港的口岸處理能力、旅遊設施及公共交通的接待能力,均能應付7,000萬訪港旅客,惟近年本港酒店平均入住率高達90%,即使未來3年增加1.6萬間酒店房間,至2017年的8.4萬間,恐仍會供不應求,房租有上調壓力。港府表示會從多方面增加供應,包括在賣地計劃中推出只限酒店用途的土地。
本港現時的14個出入境口岸,入境處一般能在15分鐘至30分鐘內,為旅客完成入境手續。但是機場、紅磡及深圳灣口岸的最高單日出入境流量,已超出口岸的設計容量。旅遊事務署發言人解釋,只有個別假期出現出入境高峰潮,口岸的平均出入境客量仍在可承受容量之內,入境處現積極推出電子通關系統,提升效率。
旅遊旺經濟 「坐地鐵或等多班」
報告並無提及旅客對市區、樓市、水貨及物價的影響。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記者會上承認,旅客激增對市民有些不便,「可能坐地鐵要多等一班。但我們要考慮旅遊業對就業及經濟情況的貢獻,這要平衡」。
他強調,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外向型的經濟體系,沒有條件為個別組群或整體旅客人數設上限,但在徵得中央政府同意下,暫不增加「個人遊」及「一簽多行」城市。
港府表示會繼續在口岸處理、旅遊設施、交通及酒店房間供應方面,提升本港接待旅客能力,如會在「飛躍ˉw」及大嶼山發展成兩個具特色的旅遊設施群,並提供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和設施,例如酒店、食肆和購物中心等。
此外,當局會茪O吸引高增值客群來港旅遊,而訪港過夜度假旅客中的「成熟客群」和「中年在職人士」,以及過夜商務及會展旅客的消費能力最高,應被視為香港的首選客群。
當局會透過宣傳推廣把旺區的旅客分流到其他地方,例如歷史建築及文化之旅等。今年首季開始,當局會研究新界北部發展,包括在落馬洲建立商貿中心的可行性,但由於因為該處土地不少屬於私人擁有,相信由市場主導發展較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