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戴卓爾夫人跌跤看香港不是獨立政治實體
黎子珍
1982年9月22日,已故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與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談。會談結束後,戴夫人落寞地從門口走出,臉色凝重。當她繼續往下走時,高跟鞋與石階相絆,使身體頓失平衡,栽倒在石階下,以至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邊。戴夫人狼狽跌跤的窘態震撼全球,為何如此?引起了敏感的輿論界的濃厚興趣。
原來在會談中,戴夫人是帶着「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論」來的,但鄧小平堅決表示「主權問題不能談」,之後戴夫人拋出「主權換治權」也未奏效,於是再玩弄「三腳凳」花招,亦被鄧小平嚴詞駁回。戴夫人的花招,實質都是置中國主權於不顧,企圖將香港變為獨立的政治實體。但她沒想到鄧小平在主權問題上的立場會那麼堅定,毫無通融餘地,她不由得神思恍惚,會談結束後栽倒在人民大會堂石階下。
戴夫人跌跤的故事,說明任何人企圖將中國的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都是癡心妄想。其實,曾經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對此也一清二楚。第廿二任香港總督葛量洪坦承:「與大多數的英國殖民地不同,香港最基本的政治問題不是自治或獨立,而是一個對中國關係的問題」,「因為香港永遠不能宣布獨立」。1966年9月2日,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弗雷德里克.李(Fredrick Lee)在香港公開指出:「香港的政制發展有明顯的限制,因為香港不能像其他屬地的演變一樣,希望達成自治或獨立的地位。」戴夫人跌跤的故事,也從另一方面說明英國知道中國要收回香港時,才無視「香港永遠不能宣布獨立」的事實,以至於碰了壁。
英國自1841年起管治香港長達140年,一直禁止實行民主代議制度。但是,當英國知道中國要收回香港時,才大搞政制改革。戴夫人在她的回憶錄中披露了英國的企圖。她說,在1983年1月底,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進展不順之時,「我們一定要發展香港的民主架構,以期在短期內完成獨立或自治的目標,如像我們曾在新加坡所做的那樣」。就在中英談判進入尾聲時,英國開始在香港拋出「還政於民」的口號,刻意作出把香港「在短期內完成獨立或自治」的部署。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1999年10月25日來港演講,指出回歸以來香港所面對的一些問題,就是英國撤出殖民地前玩弄「還政於民」的手法而遺留下來的。但是,正如戴夫人跌跤的故事一樣,英國把香港當作獨立的政治實體的企圖,也必然地破了產。
香港回歸祖國,香港成為國家的一個地方行政區,代表「一國」的中央授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沒有一國,哪來兩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飲水思源,理當謹記,「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堅持一個國家,「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才會有不竭的源泉、堅實的基礎和旺盛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