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天表示,這次在供港活雞樣本中檢測到禽流感病毒,是自1997年以來的第5次,長遠而言,香港社會應總結過去十多年多次禽流感所造成的社會代價、健康代價,共同討論是否仍然要維持吃活雞這一飲食習慣。事實上,回歸以來,香港陷於不斷「殺雞後恢復活雞供應又殺雞」的惡性循環。在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中,不但納稅人每次都付出高昂代價,而且禽流感始終威脅市民生命健康。香港只有改變吃活雞的飲食習慣,才是有效防範禽流感的治本之策。
禽流感自回歸初期爆發起,一直困擾香港。19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導致6人死亡,當局撲殺了全港150萬隻活禽。2001年,香港大量活禽感染H5N1病毒死亡,當局銷毀120萬隻活禽。2008年深水埗雞檔發現禽流感病毒。2011年,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發現死雞帶有H5N1病毒,1.7萬隻活禽被銷毀。這次本港在供港活雞樣本中檢測到禽流感病毒,銷毀長沙灣批發市場約2萬活雞,並停止活家禽交易21天。除了內地活雞不能供港外,本地雞場也不得出售活雞。但周而復始的殺雞、禁活雞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不知下一次殺雞、禁活雞又在何時?
專家早已指出,禽流感已成為香港的「風土病」。在此情況下,提出把內地雞和本地雞分開,或提出在文錦渡一帶設立內地供港活雞的暫時隔離區,以期本港獨善其身,是不現實的。因為禽流感病毒不但會來自供港活雞,而且會來自天空中飛行的候鳥,經由各種途徑傳播到供港活雞和本地雞身上。只要本港恢復出售活雞,禽流感病毒就可能不斷出現。至於是否推行中央屠宰,上屆政府研究過中央屠宰是否可行,當時顧問報告就已指可持續性成疑。
在禽流感威脅下,本港社會必須移風易俗,改變吃活雞習慣已是大勢所趨。本港市民以往曾每日進食超過10萬隻活雞,但在1997年爆發禽流感後,市民多了進食冰鮮雞,現時每日進食活雞少於2萬隻。事實證明,吃活雞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如果本港能改變吃活雞的習慣,而政府又能安排雞農雞販轉行,妥善平衡業界局部利益和香港整體利益,香港街市無活雞供應,便可有效防範禽流感對市民生命健康的威脅,也可減少納稅人的金錢損失。
(相關新聞刊A1、A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