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區議員認為政府應盡快交代地下空間的用途,令市民有討論的方向。圖為跑馬地馬場。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 香港市區發展稠密,發展空間有限,特首上月於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地下空間。最新政府文件披露,政府已於金鐘/灣仔、銅鑼灣、跑馬地分別物色到10幅土地發展「地下城」,包括維園、香港大球場、修頓球場、馬場等多個地點,有區議員指,發展地下空間或有助分流人群,但前提要做好交通及基建配套,又希望政府盡快交代地下空間的具體用途。
政府將就城市地下空間發展展開一項先導研究,地點包括金鐘/灣仔、銅鑼灣、跑馬地及尖沙咀西。規劃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一份文件中透露,政府已經於灣仔區一帶,物色到10幅可發展地下空間的土地,將諮詢區議會意見,當中最矚目的位置,包括面積最大的維園,以及跑馬地馬場、灣仔運動場、修頓球場、香港大球場等,大部分屬於政府土地。
騰出地面用地改善環境
文件指出,傳統商業區發展已相當稠密,可供新發展的土地有限,同時亦面對交通擠塞、缺乏公共空間和路邊設施等問題,發展地下空間可優化市區內的連接及改善區內環境,並且地下空間亦可容納新設施或遷置一些現有地面設施,騰出地面土地可改作其他用途。
事實上,是次研究揀選10幅位於灣仔區土地,不少均屬佔地廣闊的公園或休憩用地,並位處現時或未來的港鐵沿線,即使部分地點與鐵路站有距離,文件亦建議興建行人隧道相連,提高與交通基建的連接性。
區議員籲先研基建分流
政府表示,整項先導研究如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目標希望在2014年年底前展開,預期2017年年初可完成。業內預計,連同工程相信2020年後才會見到這些地區地下空間的發展雛型。
軒尼詩區區議員鄭其建表示,雖然發展地下空間表面上會增加人流負荷,但若交通或其他配套設施做得好,亦可以解決現時銅鑼灣商業核心區人流擠迫的問題,起分流作用。他又指,地下空間的不同用途,如停車場、商場、運動場等,對於交通及基建負荷等都有不同要求,現時政府只是初步的策略性研究,希望政府盡快交代地下空間的用途,令市民有討論的方向。
美聯:建造複雜性不大
美聯旺舖董事盧展豪表示,發展地下空間在外國相當普遍,並已達到成熟階段,如加拿大多倫多「Path」、日本大阪地下商店街及台灣台北地下街等,預期在香港的可行性亦相當大。
另外,近年不少國際大型連鎖店搶佔本地市場,以致核心商業區商舖空置率跌至低位,盧氏認為,建造地下商城的複雜性不大,綜合各地的經驗,餐飲及生活百貨等零售商戶將會是地下商城的主要租戶。
他又指,這類地下商城亦加強區與區之間的連接,冀可產生協同效應,配合交通及完善的地下網絡,料可為旅客提供全新旅遊點,提升香港吸引力。同時,地下商城落成將有利區內的商戶變得多樣化,不同消費能力的客戶群被吸引到相關區域,直接增加區內人流;地舖亦會因人流增加而升值,商舖的指標價格料穩步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