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國漢與學生合照。嶺大薈訊圖片
昔住徙置區搬汽水 盼高質教育助「後輩」改變命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人以勤奮見稱,本學年新上任的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的成長經歷,就充分體現了這份精神。年幼時由貧困農村來港,一家蝸居於僅100呎的徙置區單位中,身為長子的他,早就幫忙承擔家計,做過黐膠花剪線頭,便開始出賣勞力,搬過數不清的汽水飲料,又穿梭於屋h棚架間,做大廈外牆清潔工。鄭相信透過高質素的教育,就可以提高草根青年改變個人及家庭命運的機會,亦承諾會盡量幫忙學生家長。
鄭國漢早前接受《嶺大薈訊》訪問,分享個人經歷與對嶺大未來的展望。他憶述自己9歲時從家鄉潮州農村赴港與家人團聚,其時一家居於東頭h徙置區100呎的狹小單位,生活條件欠佳,初來港時他幾乎完全不諳英文與廣東話,曾一度與母失散,要藉寫字請人幫忙才能尋回。來港後他於幾年間努力求學,升中時憑佳績獲政府獎學金入讀名校拔萃男書院。
除了兼顧學業,鄭國漢亦面對其他更多磨練,當年小小年紀的他已開始幫補家計,包括於暑假時裝配塑料花、塗繪玩偶,及於製衣廠剪線打雜。至中學時也從事了更多體力勞動,包括汽水廠當搬運,「要每天長時間疊放大量沉重的飲料。」他也曾做過清潔工,爬上當時美孚新h的外牆棚架清潔鋁窗框,「有一次我被墜落的竹條擊中,慶幸的是沒有嚴重受傷」。
首重教學 非競逐經費
出身草根的鄭國漢,對支援有需要學生感受尤深。現時嶺大不少本科生家境不算豐裕,他相信高質素的教育可提高他們改變個人及家庭命運的機會,校方亦會盡量幫忙學生家長。他認為,雖然學術研究是開拓新知識的關鍵,但對比起集中與其他大學競逐經費,嶺大的首要目標更應該放於教學上。
鄭國漢表示,嶺大的全人教育基礎良好,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包括英語、中文書寫、普通話及廣東話,「假如學生沒有較高的語言水平,嶺大就不配以一所博雅教育學府自居或自豪」。而其中一個落實方法,是於招聘教師時加強對應徵者語言能力的要求。
強化「專業先修」升畢業生潛力
雖然現時嶺大並沒有理學院及工學院,但鄭國漢指,培育學生科學素養,以科學化的方式思維,是現代生活及教育不可或缺的前提,所以希望透過增設一些非專門性科學學科達到有關目的。
另一方面,鄭國漢期望能進一步強化嶺大的專科或「專業先修」教育,從而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與就業潛力,他說有關方向也正是近年美國博雅教育的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