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智思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討論垃圾徵費問題。
陳智思:單幢樓收費難需克服 最快2016年落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廢物按量徵費進行的公眾諮詢於上月結束。行政會議成員、委員會主席陳智思預計,未來廢物徵費將為象徵式,膠袋售價每個約0.5元至1元,但需克服在單幢樓宇推行徵費的困難,預計今年第三季提交諮詢報告,最快2016年落實徵費。而為更整全應對本港廚餘問題,環境局昨日推出《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提出「惜食香港運動」和實行廢物徵費,連同興建5個至6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見另稿),至2022年廚餘量可減少40%。
陳智思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收集到的意見中有90%希望住宅按戶和容量徵費,工商業則按重量收費。他認為,在住宅實行垃圾徵費主要是象徵式,估計每個垃圾膠袋售價約0.5元至1元。但他補充,早前提及每戶每月徵費30元,是以現時棄置廢物而作的估計,市民實際收費金額視乎丟棄的垃圾量,若果市民做好垃圾分類,需棄垃圾量不太多,徵費金額便相對較少,可以鼓勵市民減少棄置垃圾。
不想用市民舉報模式
陳智思預計,物業管理公司將在徵費計劃中扮演重要的執行和監察角色,未來收集垃圾和徵費安排應由物管和居民一同商討。但他承認,現時有約10%市民居於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的大廈,執行徵費上有較大困難,但不希望實行台北、首爾等市民舉報的監察模式。
陳智思預計,委員會將於今年第三季提交諮詢報告,當局可於明年將徵費計劃提交立法會,最快於2016年落實徵費。
環境局四大策略減廚餘
另外,根據環境局數據,2012年香港都市固體廢物每日達9,278公噸被棄置於堆填區,其中3,584公噸屬於廚餘,相等於250輛雙層巴士的重量。為全面應對廚餘帶來的挑戰,環境局昨日公布《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透過「全民惜食」、「食物捐贈」、「廚餘收集」和「轉廢為能」4個策略,應對本港廚餘問題。
當局亦正籌備於明年開展研究,探討在港收集和運送有機廢物的合適方法,以擴大在港推行廚餘減量和分類。政府同時會加強支援非政府機構向工商界收集剩餘食物,「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預留3,000萬元,支持機構進行食物回收和減少廚餘活動。
黃錦星料2022年減約40%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本港每年人均產生的家居廚餘量達0.13公噸,較首爾和台北的0.07公噸多出近一倍。當局期望透過「惜食香港運動」動員社會參與,到2017年至2018年度減少約5%至10%廚餘產生;加上政府計劃在2016年至2017年度推行廢物按量徵費,可令廚餘量再減少10%至15%;連同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網絡,預計到2022年可減少約40%廚餘,由2011年的每日3,600公噸減少至2022年的1,516公噸。
香港地球之友歡迎當局減廚餘的目標,認為是相當進取,但擔心當局若未能梳理回收渠道,目標只能流於「假大空」,建議政府在土地、設施等提出具體支援,並協調其他政府部門,否則廚餘回收後也只會如低價回收物般被送入堆填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