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公布下年度政府賣地計劃,政府將推出34幅住宅用地,供興建約15,500個單位。必須肯定,供不應求仍然是本港樓市主要矛盾。儘管港鐵旗下的天榮站、大圍站項目出現流標,但政府仍然需要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以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增加土地供應的政策不會動搖。隨着樓市見頂回落,未來政府以及港鐵在招標時應隨行就市,適當調低地價,避免頻頻流標,以求達到建屋目標,滿足市民安居的殷切需求。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去年中公佈的未來十年供應建屋計劃,建議要興建47萬個單位,顯示本港房屋供應依然緊張。政府不論在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都不斷強調增加土地供應,反映政府對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目前,本港樓價已經出現見頂回落現象,說明以增加土地供應調控樓市方向正確。
政府積極推地,但是並不意味土地供應能悉數獲承接,成功轉化為可供出售的住宅單位。每年最終成功售出的土地數量往往較實際可供應的數量少。以近兩年為例,12/13年度最終供應約19,300伙,佔該年度潛在供應29,800伙的65%,而本年度最終供應約18,000伙,則佔本年度潛在供應25,800伙的7成左右。政府下年度計劃出售34幅住宅地,陳茂波預計連同一鐵一局,本來可以興建30,000個單位,但目前供應目標只訂在18,000個。其中原因是土地供應增加,以及受雙辣招所影響,一手項目銷售成績已大不如前,樓價呈現下調趨勢。近日公布的發展商業績,已見大倒退,發展商投地的出價不再如以往般進取。港鐵旗下的天榮站、大圍站項目流標,與此有密切關係。
政府一再強調高樓價不符合市民利益,亦不再走高地價的舊路。要壓制樓價,地價也要隨行就市往下調。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市民安居,並不是為了增加收入。既然如今樓價已經出現回落,地價亦應跟隨市場相應作出下調。港鐵作為本港最大的發展商,在土地招標時應適當調低項目標價,才能加快房屋供應,配合政府穩定樓市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