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郭炳聯指,現時樓價由政府主導,行內利潤率難免會收窄。右為郭炳江。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嘉銘)本地龍頭地產商之一的新地(0016)昨公布中期業績。受政府樓市辣招影響,截至去年12月底止,中期純利190.27億元,按年降15.5%,基礎溢利按年跌7.8%,至106.44億元,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中期息每股95仙,按年持平,可以股代息。董事局建議以每12股發行1股的比例,向股東發行紅利認股權證,初步認購價每股98.6元 ,全數行使則變相抽水222億,集團去年底負債比率12.9%。
回顧期內,賬目所示溢利包括投資物業公平值(扣除遞延稅項及非控股權益)增加數額為89.18億元,去年同期的相應數額為119.69億元。入賬的物業銷售收益連同合作項目的收益為136.8億元。來自物業銷售的溢利為56.26億元,按年跌12.2%。按所佔權益計算,集團在期內錄得的合約銷售總額亦較去年同期減少19.5%至122.47億元。總組金收入按年升16%至90.78億元;淨租金收入68.79億元,按年升18%。
7個月達賣樓目標61%
聯席主席郭炳聯指,連同本年1月起所錄得的銷售額,本財政年度錄得的合約銷售額逾170億元,相當於集團財年賣樓目標的61%。他強調除了物業發展外,租金收入亦對集團重要,有信心本港及內地的租金收入會繼續上升。但坦言現時樓價由政府主導,加上建築費及地價高企,行內利潤率難免會收窄。
對於政府前日公布新一年度賣地計劃,另一聯席主席郭炳江表示,尚未仔細研究地皮資料,除了規模太小的地皮外,集團均有興趣參與競投。他又提到,除了中資發展商加入競爭,中小型發展及澳門資金亦積極參與投地,競爭環境激烈,雖然建築費上升已是事實,但集團擁有自家建築公司,對於成本控制較有把握。
下半財年月月有盤推
此外,郭炳江認為雖然物業發展利潤或會減少,但由於土地供應持續增加,不排除未來每年建築量能由現時的2,000伙至3,000伙,增至4,000伙至5,000伙,薄利多銷亦能做到生意。
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集團一向貼市賣樓,價量兼備,旗下屯門瓏門二期的銷情理想,沽出900伙,套現50億元。元朗爾巒昨日推出的85伙亦接近售罄,今年餘下月份,集團仍然會月月有盤推,如粉嶺瓏山一號及將軍澳天晉三期,今年銷售目標維持280億元,當中本港佔190億元,內地則佔90億元,有信心達標。
內地業務佔整體資產23%
內地方面,郭炳江指,集團會先專注手頭項目,當中去年集團斥資217億元投得上海徐家匯地皮,該項目規模龐大,相當於旗下上海IFC加上ICC總和;又指現時內地佔整體資產已達23%,認為屬合適水平。再者,內地地價開始上漲,故先專注手頭項目,再行審視其他投資機會。
新地昨收報99.3元,升0.15元或0.15%,成交金額2.6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