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只要有人5時前到郵局寄大量信件,亦必須處理,加班常見。黃偉邦 攝
張偉權:無政府補貼 非指定承辦商 加費望「止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傳聞中的派信工作無疑是「苦差」,但實際苦況恐怕用「苦差」兩字亦未必能貼切形容。香港郵政自1995年開始推行營運基金後,雖曾因集郵熱潮經歷年賺逾10億元的輝煌日子,但因為集郵熱潮減退、成本不斷上漲,近年轉盈為虧,加郵費只望能「止血」。工聯會香港郵務職工會理事長張偉權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郵政作為政府部門,卻未能享有政府補貼,又不能成為政府指定郵務承辦商,且營運基金18年未曾檢討,看不到前景。
張偉權表示,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上任後,把公務員人數由22萬大減至16萬,並聘請大量合約員工代替公務員。他指出,現時香港郵政約有5,200名公務員,合約員工卻接近2,100人,派信工作主要由公務員負責,大部分合約員工屬內勤工作。
人口增 工作重
他續說,10年前,香港郵政公務員人數相若,合約員工人數較目前少,但服務全港人口卻由600萬增至700萬,工作量繁重,「信件分1級及2級,2級信件到郵局後,可以放3天,但1級信件每天4點前寄出,必須翌日送到。如有推廣信件,一日來30萬封1級信件,一定要加班才成」。
他舉例說,運輸署處理申請牌照會有截龍時間,但只要有人5時前到郵局寄大量信件,亦必須處理,「可能加班至晚上八九時」。同時,部分信件因體積太大封,未能屈曲放入信箱,便要登門派發,增添工作量。
政府於1995年推行營運基金後,香港郵政及機電工程署均改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張偉權指出,這是仿傚英國模式,希望部門自給自足,減低成本,「但英國會5年檢討一次制度,我們卻18年來未曾檢討」。
張偉權又透露,1997年曾熱炒英女王肖像郵票,香港郵政年賺逾10億元,但後來因為出現長者排隊買郵票暴斃事件,遂改為訂購,集郵變得再無升值潛力。
「寄一封蝕一封」
他指出,本地平郵每封成本價1.59元,過去10年只收1.4元郵費,正是「寄一封蝕一封」。舖租、空郵燃油附加費連年上升,即使月前開始加郵費,仍難擋不斷上漲的開支成本。他坦言,香港郵政作為政府部門,但房署、領匯都收取市值租金,連政府合署車位也要收取市值租金。「最可笑的是,連部門寄信也可使用速遞公司,而不一定要用香港郵政......難道要年年加郵費?」
歷屆署長挽狂瀾
張偉權坦言,歷屆郵政署署長在開源節流方面想盡辦法─蔣任宏緊縮開支;譚榮邦為服務止血,包括關閉每月開支近70萬元、位於長江中心的郵局;張雲正增加iPad及iPhone服務;現任署長丁葉燕薇加郵費。但無論香港郵政繼續以營運基金方式經營,或重返政府財政管轄部門,也看不到前景。「工作量無限增加,市民對公務員期望亦較以前高,服務必須繼續做,若維持現在的人手編制及模式,但令服務倒退,市民可接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