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與交通、行走有關的詞彙,普通話和粵語在使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普通話吸收了「巴士」、重新使用了「的士」是一個進步。以下對比一下有關詞彙。
巴士
北京市區有一些通往機場的班車,車身上就寫着「機場巴士」4個大字。不過,這些詞往往帶有洋味,相對於「巴士」而言,老百姓還是選擇說「公共汽車」。「雙層巴士」就說「雙層車」。不過,香港說的「空中巴士(大型客機)」,內地叫「空中客車」。
的士
「的士」一詞在內地曾被淘汰,只說「出租車」,近年來又大派用場。不過,北京人少說「的士」。反而偏愛「的」這個字,例如「打的」、「打個的」。出租車司機按性別、年齡不同會被稱為「的哥」、「的姐」。
另外和「出租車」相關的一些詞語,例如「計價器」、「堵車」、「紅綠燈」,分別指廣東話的「咪錶」、「塞車」、「交通燈」。
地鐵安全提示語
「請勿擠靠車門,以免發生危險」,這是北京地鐵上用於提醒乘客注意乘車安全的警告。北京用「擠靠」,香港用「靠近」。
扶手電梯
商場內作傾斜方向運動的電梯,內地叫「自動電梯」、「自動扶梯」。香港說「扶手電梯」、「電梯」。
行車天橋
在內地指的是「立交橋」,全稱是「立體交叉橋」,是使道路形成立體交叉的橋樑,讓不同去向的車輛可同時通行。在香港叫「行車天橋」。 ■資料提供:一環教育
http://www.globalfirst.edu.hk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