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章蘿蘭、于珈琳)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昨日表示,現時民營經濟發展的壁壘依然存在,民營經濟發展需深度改革。他並指出,反腐嚴打「老虎蒼蠅」,令權貴人士干預地方投資項目的可能性下降,給民營企業帶來公平發展機會。
劉永好直言,以前地方投資項目多被瓜分,央企拿大項目,地方權貴勢力搶走好項目,常常受到優待的外資企業再拿走一部分,這對民營企業十分不公平,「長遠來看,持續的反腐力度將會給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極大利好。」
他認為,民營經濟要發展只能靠深度改革,建立起由市場來決定資源配置的公平環境,而這就需要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
建議在民營經濟的市場准入上,應效仿上海自貿區建立「負面清單」,實行「非禁即入」的原則,「民營經濟已經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60%,提供的就業崗位佔到了八成,但是很多領域針對民營企業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仍然存在,打破這些不合理的限制已是十分迫切。」
許家印:費稅太多推高房價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涂若奔)全國政協常委、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昨日在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會上炮轟,房地產行業有很多多餘的審批,而且有一些是「雁過拔毛」的。他稱統計過集團在全國130多個城市的投資項目的審批,發現「從買地到竣工交樓,再到給小業主辦房產證,每個城市不一樣,少的要蓋50多個章,多的要蓋110多個章」。
他透露,從審批延伸到政府收費,每個城市也都不一樣,收費最少的37種,多的157種。「去年我們統計了下,按平均值算收取的規費大約佔房價的11%」。建議國家統一規範規費收取,取消不合理收費,降低房價。
稅種約11項 約佔房價逾13%
許家印稱據他調查統計,房地產相關稅種目前大約11種,稅收約佔房價的13%-15%,建議在限定房企利潤上限的前提下,把環節稅都去掉,合併繳納企業所得稅之前的所有稅種,避免個別項目的暴利行為,可以降低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