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基因改造三文魚引起社會熱議。 網上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衛生+全球化+今日香港
去年6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發布《全球農業展望(2013年至2022年)》報告,預測全球農作物和畜產品的產量將於未來10年放緩,但目前全球人口已衝破70億,並將持續增加。故有專家估計,若要應付未來40年的龐大糧食需求,單是農作物已要增加60%產量,基因改造食物或可幫助「解困」。目前,各地的基因改造食物主要為「植物」,如番茄、大米、大豆、玉米等。去年,加拿大當局批准基因改造三文魚子投入市場,為基因改造食物展開新一頁。事實上,基因改造食物猶如雙面刃,固然能紓緩全球糧食危機,但當中的食物安全、生態問題卻為不少政府、環保團體所關注,因此國際社會對其評價好壞參半。下文將透視基因改造食物的利弊。 ■黃德正 通識教育科教師
新聞背景:美加「炮製」「科學怪魚」意見好壞參半
加拿大環保局去年11月批准美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當地大量生產基因改造三文魚子,意味基因改造三文魚可能很快面市。一旦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出售,會是歷來首次有國家批准大量生產基因改造動物。
國際社會對此評價好壞參半,有人擔心這種「科學怪魚」一旦流入大自然,會對野生三文魚構成威脅,亦有人認為世界人口膨脹速度加快,現已超越70億,糧產入不敷支,基因改造食物有助應付糧食危機。
事實上,基因改造食物並非新鮮事,美國早於上世紀90年代已允許基因改造番茄在市面出售。至千禧年,「黃金大米」大行其道,更令科學界進一步研究基因改造食物的營養價值。(基礎級)
正反對對碰:如雙刃劍 風險莫測 VS 饑民救星
綜合社會各界意見,基因改造食物有以下利弊:
利:「谷」大產量 預防饑荒:全球人口已逾70億,預料未來會以每年2%的速度持續增長。人口增長直接帶來的問題是資源分配不均。根據樂施會數據,全球有8億人長期處於飢餓狀態,一旦人口持續上升,在僧多粥少下,他們的處境將更惡劣。基因改造技術能改善生物的生長能力,減低農作物失收的機會,從而提高產量。有科學家估計,基因改造技術能將農產量提高3倍。至於基因改造三文魚,其成長期由30個月縮減至16個月,而且體形亦大逾倍。可見基因改造食物能有效應對持續增長的人口,以解決因而衍生的饑荒問題。
利:更抗蟲害慳地 碳排勁減:種植農作物需要配合天時地利,不單指氣候季節的轉變,還有農地耕作能力。一般而言,農夫都會按時節和農地的承載力,決定農產量,但因耕地有限,未必足以應付龐大需求。基因改造技術可增加農作物的抵抗性,減少使用殺蟲劑,減輕環境污染。有科學家估計,過去15年,全球基因改造農作物節約近5億公斤農藥,減少逾230億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等於停駛1,000萬輛車。也為全球「節省」逾億公頃耕地。
利:造「營」耐存 提升口味:基因改造技術能提高食物的營養成分,如「黃金大米」正能令大米含有原本沒有的β- 胡蘿蔔素,人們食用後可轉化為維他命A。基因改造技術亦能改變生物特性,延長生物的保質期,以便生產商加工和儲存,降低運輸過程可能造成的變質、損壞,以利善用食物和降低生產成本。也可改變食物外觀、味道和口感,讓人們享受更佳食物。
利:旱澇影響較少 收入「升呢」:初級產業(如漁農畜等)因生產情況極受外部因素影響,收入並不穩定,一旦該年遇上澇旱災害,隨時血本無歸。基因改造技術可提高產量,也令產品更符合市場需要,大幅提高行業產值,改善初級產業的收入,從而提高生活水平。
弊:恐污正常物種 產超級害蟲:雖然科學界目前對基因改造技術未有深入了解,但普遍認同這對生態環境有難以預計的影響。基因改造生物一旦重返大自然,會跟其他物種交配繁殖,並轉移其生物特性,造成環境變異甚至「基因污染」。舉例而言,若某植物經改造後具抗蟲能力,有可能會產生對農藥更有抗藥性的超級害蟲,嚴重影響農作物。
弊:商業化催促 削生物多樣性:基因改造食物的出現是為解決糧食問題,經商業化催促下,農民等傾向大量生產某些市價較高、需求較大的食物,如稻米、玉米、大豆等,削弱生物的多樣性,影響生物交替以致生態平衡。
弊:跨國企「賣種」 農民難自主:基因改造涉及複雜技術,一般農民難以掌握,而基因改造材料(如種子)主要由跨國企業提供,農民必須向跨國公司購買,並按其規定生產,包括不得保留種子,必須向相關公司購買其他周邊產品,令農民對跨國公司的依賴性更強,難以取得生產自主權。
弊:違自然規律 憂損健康:科學界暫時並無研究指出,基因改造食物會影響人類健康,但這只是由於目前仍未有足夠研究和測試證實問題,並不代表基因改造食物百分百安全。基因改造涉及複雜的生物改造過程,將一些外來基因植入其他物種上,此舉本已違反自然規律,背後隱藏的風險仍屬未知之數。(進階級)
監察至上 食得安心
針對基因改造食物,社會各界有以下建議:
設強制標籤制: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可助政府監管相關食物,收集它們的生產來源、營養成分、基因改造成分等資源,以便日後跟進及加強監察。至於消費者亦可透過標籤了解相關資源,加強消費者的食用信心。
隔離培殖防交配:科學界一直擔心基因改造食物回歸大自然後,會破壞食物鏈和生態平衡,例如「超級害蟲」便是一例。因此,食物製造商有責任將基因改造生物與自然生物隔離培殖,以便監察,防止兩者交配繁殖,衍生更多長遠問題。
增經費提素質:基因改造食物目前仍未發現有損健康之處,並非因為食物百分百安全,而是科學界仍未能全面掌握相關資料。政府及私人機構可投入更多研究經費,幫助科學界找出基因改造食物的問題,從而在「災難」發生前防微杜漸,提高食物的安全性。(摘星級)
小知識:基因改造食物 取長補短
基因改造食物(Genetically-modified food)是透過現代分子生物技術來改變生物的基因。在基因轉移過程中,首先用生化過程把特定基因取出,然後把它植入細菌基因做大量培殖,再透過病毒或細菌對植物的感染,把特定基因移入植物細胞中。
北極魚耐寒基因植番茄 延保質期
科學家透過基因改造可改變生物的遺傳特質,從而控制生物的顏色、高度、生長速度、衰老速度等,配合人類的飲食需要。舉例而言,科學家從北極魚體內發現某種耐寒基因,將它抽出並植入番茄,延長番茄在寒冷天氣的保質期,成為全新品種的基因改造番茄。
基因改造食物主要分三大類:植物性基因改造食品、動物性基因改造食品、基因改造微生物食品,其中以植物性基因改造食品最常見。
港未設強制性標籤制 坊間難辨
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改造食品大國,主要出產玉米、大豆、棉花等。香港雖然也有進口基因改造食物,但因未設立強制性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政府亦未有掌握相關進出口數據,坊間也難以分辨。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基因改造食物的定義。
2. 參考上文,舉例分析基因改造食物有何利弊。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基因改造食物是利多於弊」這個說法?承上題,討論你的答案。
4. 有人說:「基因改造食物能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生活素質。」你在何等程度上認同這個觀點?解釋你的答案。
5. 基因改造食物如何體現全球化特質?試從兩個角度,解釋你的答案。■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加國或售基因改造三文魚 惹「科學怪魚」恐慌》,香港《文匯報》,2013-11-27,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1/27/GJ1311270011.htm
2. 《基因改造三文魚 或端上美國餐桌》,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09-22,http://hk.crntt.com/doc/1014/5/3/8/101453862.html
3. 《基因改造食物》,食物安全中心,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gmf/programme_gmf.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