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健恆料今年內地經濟增長仍可達7.4%。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楚茵)內地上周公布通脹數據,CPI(消費價格指數)及PPI(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雙降,當中CPI按年升2%,較1月份2.5%明顯回落,創13個月新低,PPI同比再跌2個百分點,跌幅較1月的1.6點再擴大,但2月份出口貿易表現卻遠差於市場預期,同比跌18%。市場擔憂內地經濟增長動力放緩,加上恐襲陰霾憂慮,拖累港股大跌。
去年基數大因有「水分」
對於內地數據遜色,多間投行稱純因季節性因素影響。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指,上月出口下跌,主要受農曆新年影響,而且去年同期出口數據有「水分」。若撇除相關因素,相信上月出口實際按年增長7%。他又指,歐美經濟雖逐步復甦,但美聯儲退市或影響新興市場需求,估計今年內地對新興市場出口或較弱,預期全年中國整體出口增長7%。
渣打:來季出口料好轉
渣打亞洲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亦稱,出口數據弱因新春季節性因素及去年基數存在高報情況,若經調整,1及2月的平均出口應按年跌4%,而扣除去年出口水分致基數大的影響後,應按年增長達5%,但仍較去年第四季的7%微跌。又指,內地經濟數據欠佳只證明了經濟放緩,非收縮,期望二季度出口數字好轉,預計今年內地經濟增長仍可達7.4%。
瑞銀也認為,應將1、2月的數據合併考察,而1、2月合併的出口額同比下降2%,然而因考慮到2013年上半年出口高報現象嚴重,數據或低估中國出口真實狀況。在剔除去年出口高報影響後則大升19%。在剔除出口高報影響後,該行估算以美元計價的總出口同比增長5%,而12月出口在調整後則同比增長7.5%,顯示出口略有放緩,與最近主要港口的外國集裝箱吞吐量表現相符。
匯豐:進口升內需仍穩
匯豐報告認為,農曆新年影響出口商提早於1月付運,加上外圍需求相對較弱,經季節調整後,上月出口按月急挫34%。撇除農曆新年因素,首兩個月出口按年跌1.6%,而上月進口按年仍升10.4%,反映內需較穩定。該行預料,隨着本月製造業活動復甦,未來數月出口將溫和反彈,但整體出口前景仍不明朗。
交銀:
PPI跌或因人幣升
對於2月份CPI漲幅出現回落,交銀國際指主要因豬肉價格於春節旺季出現罕見下跌,未來下跌空間較有限,2月份CPI可能是今年低點,未來將逐步反彈。至於PPI,內地PPI通縮且其漲幅低於美國PPI,或因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該行指,若想改變PPI持續通縮局面,須令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並通過物價和工資的調整去實現國際收支平衡,會是內地政策當局更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