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嘉誠表示,切忌「情緒政策化」。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梁悅琴) 李嘉誠說,目前全球一樣均要面對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對各個政府來說都是頗為困擾的。但他指出,對這個問題切忌「情緒政策化」,因為這會造成大滑坡,會造成惡性循環。
他說,自己是貧窮出身,經歷家徒四壁的滋味,很明白天天要擔憂生活的感受,滋生民粹乃是人之常情,但社會的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要停滯在憤怒情緒的階段。面對社會基層問題日漸複雜,只從扶貧的思維出發,解決不了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很遺憾,不少政客只會推波助瀾,結聚憤怒,視之為得到選票、得到權力的平台,比聚焦解決社會問題更重要。如果社會因為太多紛爭而停滯不前,經濟發展政策沒有朝氣,對任何階層,都沒有好處。」
不能只批評 要對症下藥
同時,李嘉誠又指出,目前香港失業率雖只有3.3%,但其中,近年澳門的博彩業越來越旺盛,在酒店業、裝修業等方面為香港帶來不少工作就業機會。認為不能只看到失業率低,便認為改善就業結構和提高素質並非迫切問題,如果這樣看,便等同在製造明天的問題。
他並指出,香港仍然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要真正解決經濟問題,不能只批評商界,一定要對症下藥,「造大個餅」,增加機會,才可健康發展。去年碼頭工潮時罷工工人「儘管把我扮成魔鬼模樣,但看到那張照片我還是笑的。」
投資教育失當是一種罪行
他重申,香港在創新科技的投資和發展,一定要急起直追,因為科技主導未來,高質素和創新的工業尚有發展空間,社會要創富,要機會多元,才可紓緩貧窮問題,這些應是政府領導層份內所應為的事。而香港要鼓勵科技創新,則必須增加教育和培訓投入,這才是解決問題之源。「要實現社會向上流動、解決跨貧窮,教育改革是必由的,投資教育失當、推行教育改革不當,是對未來的一種罪行。」
「一個有責任,有魄力的政府官員,應該抱着『輸了就是贏』的心態,只要政府投入資本,即使未有回報,也會產生社會效益,這已經贏了,因為這樣才可以推動商界參與,啟動產業齒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