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梁悅琴)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17周年,社會現正對2017年普選特首展開激烈討論,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已屬阿爺輩的李嘉誠以爺爺與子孫對未來的看法不會一樣為喻,來抒發對此問題的看法。他說:「要85歲的人,為17歲的人定義一切,那是很危險的事。」他認為:「民主有多種模式,民主制度,最重要與政府權力作出平衡。但具體要怎麼做,交由大家討論。」
17歲對未來看法不一樣
李嘉誠表示:「我85歲了,和一個17歲的青年,看這個社會,是不一樣的;我和他所看到的未來,也是不一樣。談論選舉制度,要85歲的人,為17歲的人定義一切,那是很危險的事。我連自己的子孫將來會做什麼,我也說不到。」
他認為:「民主有多種模式,民主制度,最重要與政府權力作出平衡。但具體要怎麼做,交由大家討論。」他指,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一國兩制」更是開創先河,在歷史和國際上都是獨一無二,他相信香港人有足夠智慧作出決定。
李嘉誠又引述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Politics is not a game. It is an earnest business」(政治不是權力遊戲,而是很認真的事務),認為一個要為香港人服務的領導,怎可能不愛國家、不愛香港?香港是我的家,一直是個和融社會;他希望大家知道香港人是包容、熱心,有正義感,對國家富有感情。「你在香港問路,儘管香港人和我一樣,說着不鹹不淡的普通話,也會用這不標準的腔調耐心回答。內地遇到天災,香港常常是感同身受。」
香港人真心對國家民族
「正如我之前所述,香港人是很真心的,我們不要被社會一些表面現象,扭曲港人對民族認同的心;我相信,認真溝通和包容,可化解矛盾。」「或許,香港正經歷一種身份認同的痛苦和掙扎,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繼續大量投資教育,創造機會,提供公平公正、有制度的社會,這是持續穩定繁榮的基本因素;對於國家民族,自己的家,香港人是很真心的。」
被問到自從香港回歸以來,經歷了商人治港、公務員治港,以及專業人士治港幾個階段。管治當下的香港,應由哪些問題重點切入治理?香港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方面,面臨最急迫解決的是哪些?香港的治理人才,應具備哪些才能與素質?李嘉誠回應指:「關鍵是『制度治港』、『法治治港』。法治社會,就是能夠制約和監督當權者的權力。」
香港需要為民服務領袖
他說:「 一個有清晰思維的領導,就會明白,只有締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可做大做強,推動經濟,就如習近平主席堅持改革開放,將會帶來更多奇跡,為國家經濟開創康莊大道。習主席亦重申,深化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富足,對推動良治的堅持,將燃起人民的希望和信心。」
「香港人才濟濟。社會怎會不認同一個真誠為社會、為百姓服務、懂得處理與各持份者關係的領袖?一個對事情看得透,對民情敏感度高,連微細變化也能抓住,知道如何好好運用資源,怎會不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