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楊瀚:牢記苦難史 凝聚民族魂

2014-04-03
■楊瀚在國外圖書館查閱資料。本報北京傳真■楊瀚在國外圖書館查閱資料。本報北京傳真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中國現代史迎來轉折點。78年後的今天,「西安事變」這一波譎雲詭的歷史大事件再次受到國人的關注和追憶。2015年將迎來抗戰勝利70周年,楊虎城將軍之孫、全國政協委員楊瀚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表示,兩岸各自紀念抗戰勝利活動已拉開帷幕,這是對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苦難史、奮鬥史的祭奠,並藉此凝聚民族精神,重塑民族魂魄。清明節到來,楊瀚將返回故鄉陝西祭奠祖父楊虎城將軍,並於5月再赴台灣研討、推動兩岸於明年共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事宜。

訪談中,楊瀚先生談歷史,駁怪論,述大義,講家風,向本刊記者透露了祖父的一些軼聞軼事。■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 記者 王曉雪、凱雷、張聰

幾年前,楊瀚要求國民黨為祖父楊虎城平反的行動一度掀起海內外輿論熱議,在這期間,楊瀚曾兩次致信馬英九但終無下文。楊瀚說:「今後的要求會升級,前幾年提出平反要求是從倫理的層面,下一步打算從法理上進行。」

「這些年的研究,我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楊虎城代表了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民族精神,他的出身,包括他最後死亡的方式,都反映出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和不屈不撓的特性。」楊瀚告訴記者,中國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為有無數個這樣的人物付出努力和犧牲。

民族振興須重塑民族魂魄

楊瀚研究祖父楊虎城的歷史,其實也是研究中國民族史,研究中國的民族精神。他感慨地說:「中華民族雖然歷史悠久,但近百年來飽受凌辱欺負,國土被肢解、強佔,根本上來講是因為我們缺少一種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民族魂被統治者閹割。」

他認為,我們在批判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同時,也要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日本當局想借此塑造自己大和民族的魂,以此來增強民族團結和凝聚力。」楊瀚指出,這也能夠從反面給中國一定的啟示。

「我們中華民族想要振興,沒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魂魄會非常難。」楊瀚強調,中華民族人口眾多、信仰紛雜,在這種情況下,靠什麼統一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我們能夠凝聚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只有民族精神才能把中華民族真正團結起來。」

設抗戰紀念日體現歷史自信

明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去年楊瀚曾呼籲兩岸共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今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一種歷史自信的體現。」楊瀚認為,紀念日相對紀念碑而言,影響力更大。這是中華民族正視歷史,紀念所有在民族存亡之際浴血奮戰的烈士的很好形式。

楊瀚此前曾多次往返海峽兩岸,對西安事變、抗日戰爭展開學術研究。今年5月,楊瀚將再赴台灣推動兩岸於明年共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他並強調對抗戰的研究要有新高度,「我們應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看待抗日戰爭。而不是站在黨派的角度上。」楊瀚說,他研究這段歷史就是為了讓民眾認識抗日戰爭真正的意義,以史為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