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西安事變發起:迫不得已

2014-04-03
■30年代初,楊虎城回陝西蒲城縣甘北村,與鄉親們合影。中間戴眼鏡者為楊虎城,其左邊第二個少年為楊拯民。 本報北京傳真■30年代初,楊虎城回陝西蒲城縣甘北村,與鄉親們合影。中間戴眼鏡者為楊虎城,其左邊第二個少年為楊拯民。 本報北京傳真

對歷史人物的爭議永遠不會停息。有很多人站在現在的角度認為,西安事變發動的時機過早或根本不應該發動,指責西安事變只是導致抗日戰爭更加慘烈,讓中華民族付出了更大的犧牲。

楊瀚從長期的研究中體會到,張、楊發動西安事變,不是從哪個集團或黨派的利益出發,而是從國家民族的角度出發,充分認識到了當時形勢的危急。

從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到上個世紀初更加變本加厲。自1931年侵佔東三省到1936年,日本已經蠶食了東北和華北的大片國土。「更何況,日本在上海也有駐軍,日本不可能允許當時的中國政府訓練出50或100個裝備精良的師來與其對抗。」楊瀚指出,認為西安事變導致抗日戰爭更加慘烈的觀點是一種偏見,「我們要真正了解歷史,就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客觀的立場去認識歷史,我長期的研究表明,西安事變是迫不得已,被迫無奈下發動的。」

楊虎城回國之謎:「不做偷安將軍」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失去了對十七路軍控制,被迫出國去歐美「考察」。「七七事變」後,楊虎城多次致電要求回國參加抗戰。1937年12月他回國,在南昌被拘禁,此後被非法秘密關押12年。1949年9月6日,楊虎城及其幼子楊拯中、幼女楊拯國等在重慶戴公祠被殺害。

有很多人都會想,若楊虎城當年不回國也許就不會被殺害。「這是人們一種善良的願望。」楊瀚表示,楊虎城是一名抗日將軍,決不是一個偷安將軍,他是不可能不回國參加抗戰的。他曾表示:「寧可讓蔣某人負他,他不能負國人」。

「他在九一八事變的第五天就提出了要武裝抗日。1931年9月23日,他發表了楊虎城泣告全國人民電,這是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最早的一個,違背了當時國民政府所確定的『東北事件依靠國際力量來解決』的方針和『不抵抗』政策。此後楊虎城就把日本作為敵人積極訓練部隊,基本每次講話都要提到抗日問題。」

楊瀚說,特別是在1932年淞滬抗戰時,楊虎城秘密地把一批武器送給了十九路軍,支援上海抗戰。此後的熱河抗戰,他也派出部隊支援,直到1936年。「這期間他不斷對抗日運動進行支持,不斷宣傳他的抗日主張,特別是1933年,他提出了當時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即:『摒絕一切內戰、統一意志、以圖救亡。』」

在楊虎城所做的大量工作背景下,西安事變才能夠順利發起並取得成功。楊瀚說,「楊虎城聯合張學良發起西安事變,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了十年內戰;在戰爭中,他所領導過的將士都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要紀念這些為民族解放犧牲的先烈和先賢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