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河南非物質遺產仿古青銅器鑄造者、傳承人方長站向記者講述青銅器的製作過程。
一般出土的青銅器,專家檢測時主要看留在上面的生銹程度,而高仿品之「高」就在於連其外在皮殼和銹跡都能做到以假亂真,對歷史痕跡進行複製,專業人士稱「做舊」,是不可外傳的「絕活」。關於「做舊」是否會有文物欺騙的嫌疑問題,青銅器製作技藝傳承人之一方長站解釋說,有關手法只是滿足某些買家想要更逼真的心理,和文物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一般「懂行」的人都可以分辨出來。
方長站二十多歲開始加入村裡製造青銅器的大部隊,每天起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樣讓青銅器看起來更「真」,整日的琢磨和研究讓今年四十多歲的方長站看起來比許多同齡人老許多,但卻練就了只要你帶來一張照片,他就能將你想要的青銅器在最短時間製造出來的本事。
糞坑造銹斑無稽
青銅鑄造工藝在古代大致有「合範法」和「失蠟法」兩種。煙雲澗目前通行的傳統工藝就是「失蠟法」。(見示意圖)河南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煙雲澗青銅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方長站向記者演示了傳統的工藝製作流程,「這些全是手工製作,過程十分繁複,工藝流程都是公開的,唯獨最後『做舊』這個環節,是青銅製造各代傳人的『絕活』,不可外傳。」
方長站透露,煙澗村的作坊為了讓青銅器生銹,會把做好的器物埋進化肥裡,隔三五天後撈出來,一層藍色的銹斑就生成了,隨後再用混合了醬油和醋的液體噴一遍,銅銹就變成了綠色。在煙澗坊間流傳着把仿品丟進糞坑之後會產生更逼真銹斑的說法,方長站笑稱這些都是傳說,「『做舊』是青銅器最關鍵一步,最後成品的成色好壞就看這個,會做的人不可能和你講方法的,但是耐不住一再詢問乾脆就說丟在糞坑裡面,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