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羊峰山海拔1400多米,環繞主峰,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坳眾多,山脈與張家界一衣帶水,其山巒起伏險峻,溝壑縱橫,小溪涓涓,方圓百里風景秀麗卻鮮有人至,至修建張花公路,這滿山的紅葉與天塹飛渡的美景才為人所知。蔣小明 攝
瑰麗山川,是她無法複製的自然奇蹟;厚重文化,是她源遠流長的靈魂密碼;多彩風情,是她民族家園的幸福結晶。
這就是大湘西,一方神奇而美麗的土地。湘西州、張家界、懷化、邵陽、常德,宛如顆顆明珠,共同串成這瑰麗雋永的人間福地。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大美湘西」攝影展,經過一個月的徵集活動,數千位攝影師的傾情投入,共收到近2萬張風格各異的精美作品。鏡頭裡的大湘西如詩如畫、如歌如夢!
本篇刊出的是從近2萬張攝影作品中,經過層層精選、脫穎而出的精品力作,在這些作品定格的畫面裡,或以神奇秀麗的自然之美、或以濃郁淳樸的人文之美、或以幸福和諧的生活之美,共同呈現這神奇瑰麗、風華絕代的大美湘西!
神奇秀麗的自然之美
上天厚愛大湘西,沅江、酉水貫穿於中,武陵山脈蜿蜒其間。山水相連,美不勝收,無數的奇山秀峰、山川溪流令人神往。
大湘西,讓摯愛美的攝影師們又愛又「恨」。愛的是,無論何時何地,鏡頭中總有捕捉不盡的美景;「恨」的是,一步一風景,如此難以取捨,欲罷不能。
濃郁淳樸的人文之美
大湘西,遠古時代的「南裔荒服之地」。這裡,留下了先民走過的足跡,傳承着世代延續的血脈。這裡,生活着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40多個民族,和睦共處、互相融合,形成了淳樸濃郁的民俗風情。透過鏡頭,秀美的古鎮,數不盡的古蹟,展示着大湘西璀璨厚重的歷史文化。透過鏡頭,飄上雲間的山歌,撼動人心的舞蹈,歌唱着大湘西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大美湘西在哪里?在如詩如夢的山水裡,更在沈從文的書裡,在黃永玉的畫裡,在宋祖英的歌裡,在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的心裡!
幸福和諧的生活之美
神秘的大湘西,曾經養在深閨,與世隔絕。
如今,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在開發大湘西的春風裡,美麗的大湘西彰顯勃勃生機。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建設「美麗中國」......每一個新時期的國家戰略,都號中她發展的脈搏,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優勢,蕩開了大湘西科學前行的激昂。
當「中國夢」點燃了大湘西的崛起之火,當新的奇蹟在這片和諧的田野上不斷創造,透過一個個被定格的精彩瞬間,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城市鄉村的生長力量,觸摸到時代脈搏的強勁律動,傾聽到大湘西兒女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輕快步履!
■2010年6月,在世界遺產中心關於中國丹霞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國丹霞的典型特徵。」該年8月,由位於湖南邵陽新寧縣境內的崀山牽頭,「中國丹霞」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崀山是中國丹霞景區中丹霞地貌發育豐富程度和品位最有代表性和最優美的景區。完整的紅盆丹霞地貌,全國第一。這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館,被地質專家們讚譽成為「丹霞瑰寶」。 何志鴻 攝
■張家界天子山冬雪美景。盧七星 攝
■秀美的沱江, 是鳳凰人的母親河,古城的靈魂,江水穿城而過,大部分景色都聚集在沱江的兩岸,許多的特有建築--吊腳樓,就坐落在沱江上游。鳳凰古城,清晨太陽剛從東邊升起,映紅沱江,沱江晨霧、一道道的吊腳樓倒影、滑過江面的一葉扁舟、古城的古老和寧靜猶如穿越時空一般,如詩如畫的景色會讓你浮躁的心情安靜下來。楊冬橋 攝
■坐落在湘西永順縣芙蓉鎮的土王行宮,為土家族典型的古吊腳樓群,樓群依山傍水而建,一棟棟吊腳樓之間錯落有致,層層疊疊。李永生 攝
■風雨橋是侗族獨有的橋,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杆、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圖為新晃縣風雨橋。彭雲龍 攝
■神農求雨舞,再現了湘西會同洪江一帶先民乾旱季節裸祭求雨的風俗。尹忠 攝
■湘西州永順縣老司城是湖南十大考古發現所在地。老司城古村落民居,民居周圍滿是盛開的桃花、梨花,每到春天來臨時桃花競相開放,春意盎然。村寨中全是木屋結構的土家吊腳樓,土司王的後代及一些村民千百年來在此居住,男耕女織,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劉海 攝
■苗族「過大年」的主要活動包括殺年豬、醃臘肉、打糍粑、祭祖、吃團圓飯、「竄寨酒」、賽歌、賽鼓、搶鴨等活動。歷時一般三至五天,也有半個月的。實際上過「苗年」就是苗族人民慶祝豐收的日子,是苗族人民的「狂歡節」。 周建華 攝
■帶有靈性的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土家正月十五的燒龍習俗有「遷火焰」之意,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消火避災。隨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燒龍習俗的原始宗教功能淡化,而突出了以休閒娛樂為主的體育功能。李艷芬 攝
■在沅湘西陵人的骨子裡,從祖先那裡與生俱來地繼承了賽船鬧江的血脈,沅陵人對龍舟的癡迷和敬畏,至今都完整無缺地保留於沅陵的龍舟賽中。眼睛看到的勝負,只是技藝與力量的拼博,而心靈感受到的才是穿越時空的精髓。圖為沅陵傳統龍舟國際邀請賽。 朱達生 攝
■侗家人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喜歡做糍粑,在過年的時候製作食用。在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族同胞都有打糍粑過年的習俗,進入臘月,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紛紛開始打糍粑。糍粑是過年待客的佳餚,也是送親訪友的重禮,也為春節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徐建新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