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昨日公佈新學年適用書目表,整體書價上升3.2%。教育局同時公佈首批電子教科書書目表,普遍比傳統教科書便宜,但科目不齊全,有中學表明暫時不會用。教科書分拆定價新學年終於全面落實,但對控制書價幫助甚小,而電子教科書電子課本雖價錢較便宜,但短期內使用的可行性不大,亦未能發揮減輕家長負擔效果。教育局須密切檢討分拆政策落實的情況,力促出版商克制定價,更不能借改版等理由加價,並加快推行電子書教學步伐,扭轉教科書價錢有加無減的狀況。
教育局與書商談判多年的教科書分拆定價,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家長希望全面落實分拆政策後,能夠達到教科書減價的目標。然而,家長的願望落空了。教育局昨日公佈新學年適用書目表,整體書價上升3.2% ,約321套幼稚園及中小學課本中,逾七成四加價,僅得一套課本減價。雖然教育局強調,新學年教科書價格的加幅低於通脹,反映措施有成效,但按照分拆定價政策的原來設計,目的是要減價,可見分拆定價效果未如理想。
翻查過去5年數據,書商僅在2010年全面凍價,以換取當局延後一年全面推行分拆定價,但翌年雙方談判未達共識,書價較通脹高逾一個百分點。其後3年,書商分階段落實分拆定價,書價連續3年均錄得升幅,雖然升幅均低於通脹,但都未如外界預期般減價或凍價。根據書商的往績,即使全面實行分拆政策,能否如教育局所料「已發揮正面效用」,「理順過往課本、教材和學材綑綁銷售情況」,教育局有責任跟進政策實施的情況,不宜過分樂觀。而且教科書「為改而改」備受詬病,家長被迫買新書負擔百上加斤,現時連幼稚園課本都經常改版,實施分拆政策後,改版可能是書商牟利更主要的手段,教育局有必要加強監管,防止書商經常以改版為由加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