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國證監會及香港證監會聯合公告,計劃在6個月內推出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即「滬港通」。「滬港通」消息令兩地投資者對市場多了一份期盼。
市場轉旺 可帶挈經紀業務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向各券商下發《關於啟動港股通業務相關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券商按照自願原則在5月30日之前提交港股通正式申請。記者在實際採訪時了解到,多家券商機構相關人士皆對參與滬港通表現出濃厚興趣。招商證券高級經理徐宇表示,券商的盈利點在經紀業務上,滬港通意味着有更多的資金和交易量,這就會對券商的經紀業務增加渠道。
前期投入增 對回收難估計
但另一方面,在迎接滬港通到來的同時,券商對此亦存疑慮。湘財證券分析師周樂峰表示,雖然湘財證券已經成立專項部門卯足勁做着準備,但資訊體系尚存較大難度,況且公司前期還要在服務滬港通的專業能力上投入資金做培訓,而且對於最後利潤回收信心還不足。徐宇也指出,公司雖然已經從業務開展、服務運營、法律合規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積極準備迎接滬港通業務的到來,但是業務量的多少還沒有一個預計。
系統提升需時 股民存顧慮
也有券商坦言在這方面並未有實質進展,據記者了解,國泰君安還未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在國泰君安項目經理葉超看來,系統支持是滬港通中的一大問題,他告訴記者,港股通交易系統對接方面的溝通,包括設定交易參數、連通交易介面等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技術升級。
另有券商指出,投資者對滬港通的態度也是顧慮之一。國信證券上海分公司經理劉紅兵介紹,滬港通融合了不同的投資理念,內地股民投機者佔主要部分,比較在乎短期的走勢,炒股也很盲目,而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港股是完全由市場說話的,而內地則是政策佔主導的因素多一些。內地股民若在香港持續這樣的模式,投資者或許會遭受投資失敗的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