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鋼鐵行業在上海公布的清單中列限制類。圖為工人正在焊接鋼結構架。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上海市經信委在上周末發佈《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及能效指南(2014版)》,作為內地第一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負面清單,重點在於「壓」和「減」,限制高載能行業生存。專家認為,此舉在於倒逼企業走產業轉移道路,同時在內地範圍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據悉,滬發佈的內地第一份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對高載能行業由「限制發展」升級到「限制生存」,其中涉及化工、鋼鐵、建材等12個行業386項限制類、淘汰類目錄。淘汰類的行業嚴禁更新改造擴建,限制類的嚴格控制新項目建設,同類型技術不允許在上海落地等。不執行負面清單的企業會被納入誠信體系黑名單提交金融機構,同時還會通過價格手段監管。
上海市經信委結構調整推進處處長侯金花表示,上海制定了差別電價實施方法上,對於高耗能行業,限制類在原價基礎上再加價0.15元(人民幣,下同),淘汰類則加價0.4元。今後還將探討差別氣價和差別水價舉措。
今後產業結構優化方面,上海將繼續走內地最高標準路線。這次清單目錄中的「新」和「增」部分做到內地最嚴,其中130條高於國家標準,不僅要起到指導性和前瞻性,還要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