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軍情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核星過頭關 防止核洩漏


儘管核電源工作壽命長,性能可靠,能提供較大的功率。它與太陽電池電源相比,適應環境能力強,由於在衛星外部沒有伸展開的大面積太陽電池翼,在低軌道飛行時大氣阻力較小。在空間站中使用核電源能提高衛星的生存能力。核電源適用於某些軍用衛星和行星探測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衛星墜毀時會對大氣和地球造成污染,核電源的使用受到安全上的限制。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強調,空間核應用的安全性應排在第一位。「一旦發射任務出現問題,要確保不出現核洩漏。」

核科學與技術專家、中科院院士陳達同樣認為,空間核應用安全問題非常重要。「蘇聯的核能航天器就曾掉下來過,人們就遭殃了。」

美蘇衛星曾污染大氣大地

事實上,歷史上,美國、蘇聯的核動力航天器曾多次發生意外,造成核洩露。1964年4月,美國海軍的運輸導航衛星使用自身攜帶的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未能抵達軌道,在大氣中解體,洩漏了超過950克的鈽-238。這比1964年全年所有核爆炸所釋放的鈽元素還多。

1978年1月,蘇聯的雷達海洋偵察衛星「宇宙」-954,使用自身攜帶的核反應堆再入大氣層,因為反應堆未能分離使其進入核安全軌道,最後墜落在加拿大,它污染了大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網上資料稱,最為嚴重的威脅來自於NASA、歐空局、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的機器人衛星任務「卡西尼-惠更斯」。該任務用於研究土星和它的天然衛星,攜帶有使用32.7千克鈽-238的核反應堆,在飛越時距離地球僅有500公里。假如該衛星墜入大氣層,將有多至50億的人口受到輻射的毒害。

截止目前,使用核系統的30顆俄羅斯衛星和7顆美國衛星運行在距離地球800公里到1,100公里的軌道上,如果在那裡發生碰撞,這意味着大約40次的「潛在核爆炸」;如果其中任一顆衛星碰到太空垃圾碎片,它將減速並最終重返大氣層,在地球上空和地面釋放輻射。

相關新聞
中國核飛船 明年揭面紗 (2014-06-25) (圖)
空間反應堆三大難題待解 (2014-06-25) (圖)
核星過頭關 防止核洩漏 (2014-06-25)
飛船「用核」三方式 (2014-06-25)
軍情觀察:拓太空疆土 核能應用廣 (2014-06-25)
軍語小辭典:空間核反應堆 (2014-06-25)
東風-41攜多核彈 美國反導難防 (2014-06-18) (圖)
軍情觀察:遏華崛起如螳臂擋車 (2014-06-18)
軍語小辭典:洲際彈道導彈 (2014-06-18)
東風-41(DF-41)技術參數 (2014-06-18)
中美俄洲際導彈大比拚 (2014-06-18) (圖)
昆明艦望成遼寧號守護神 (2014-06-11) (圖)
擁四撒手鐧 隱身能力一流 (2014-06-11) (圖)
軍情觀察:新「中華神盾」續小步快跑 (2014-06-11)
新型相控陣雷達 領先美日宙斯盾 (2014-06-11) (圖)
昆明艦技術參數 (2014-06-11)
軍語小辭典:導彈驅逐艦 (2014-06-11)
新型作戰力量迎井噴時代 (2014-06-04) (圖)
自主創新追歐美 四大軍種脫胎換骨 (2014-06-04) (圖)
軍情觀察:中國越強越保障世界和平 (2014-06-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軍情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