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喜歡科研的方爾海認為,凡事應抱着「打破砂盆問到底」的求知心態。 鄭伊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新一代「星之子」方爾海,今年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勇奪一等獎、學科最優秀獎及「超級大獎」菲利普斯瑞奇紀念獎,揚威海外。自小對工程有濃厚興趣的方爾海,是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他慨嘆本港對工程的重視程度不足,放榜後將赴海外升學,增廣見聞,但學有所成後將返港,銳意為本港科研獻一分力。
學習有秘訣:靠「懶」
英皇書院中六生方爾海早前伙拍同校中六生陳帝羲,憑「傳統中醫染銀診斷法」的相關研究,在Intel ISEF比賽獲獎,故大會以兩人名字為小行星命名。父親愛看科普雜誌,方爾海受其薰陶,從小也養成看科普雜誌的習慣,凡事抱着「打破砂盆問到底」的求知心態。
被問及其學習秘訣,他笑言:「在於『懶』。其實不少發明例如電梯都是為懶得跑樓梯的人而設。」這是發明的推動力;他在天馬行空之餘,亦會努力解開不明白的疑團,並認為「這是學習很重要的一步」。
曾考「包尾」 教訓深刻
不過在求學路上,這名「星之子」也非一帆風順。他憶述,在中二級統一測驗上,中文科老師特別按學生分數高低派卷,而他正是全班最後一位接卷的學生,「當時好挫敗,忍不住在小息時哭了出來,我現在還清楚記得,是31分。」首次「包尾」,時刻警惕他要認清錯處,加以改進。
文憑試放榜在即,方爾海獲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有條件取錄修讀航天工程。他認為香港對工程的重視不足,行業發展較外國遜色,「其實香港有資源、人才,只是整體氛圍未能帶動行業發展。」他計劃赴倫敦修讀航天工程後,再回港推動工程的發展。
訪問當天,他剛出席一個與放榜有關的情緒輔導講座,亦曾聽聞有尖子因學業成績受挫、不堪壓力而輕生,略有感觸的他說:「文憑試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找到目標,總有其他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