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第八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總決賽圓滿結束,各嘉賓與參賽學生大合照。 莫雪芝 攝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首奪金 宋哲勉貢獻祖國肩負民族復興重任 林鄭月娥楊建平等主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與角力,外交官於當中擔當着重要角色,既要深入了解國家歷史、政治和經濟發展,亦要具備宏觀的國際視野。今年以「感知多邊外交 促進區域合作」為主題的第八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總決賽上周六圓滿結束。6支脫穎而出的中學隊伍經過激烈競逐,最終由保良局董玉娣中學以260.4分勝出,首度奪得金獎。而喇沙書院學生張灝洋則憑出色的演講技巧,成為「最佳發言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大讚6支參賽隊伍的外交知識扎實,表現出色,並勉勵年輕人要矚望國家,眺望世界,為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復興承擔責任,貢獻一己之力。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皇仁書院、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喇沙書院和聖言中學6支隊伍,自4月起先後經歷初賽及準決賽,並以出色表現入圍日前的總決賽。當日賽事分為兩個環節,首先是「搶答題」,各支隊伍要搶答25條題目,以爭取最高的分數。各校代表均反應敏捷,令比賽節奏急促,場面非常激烈。其次為「情景模擬題」,要求6支參賽隊伍分別扮演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東盟,以「各方在國際研討會上,討論未來亞太地區多邊貿易安排」為主題,闡述各自的立場與解決方法,學生除了要變身「外交發言人」外,還要輪流接受其他參賽者和評審即場質詢。
情景模擬環節 各校落力闡述
經過一番激烈的搶答,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在首環節以135分領先。情景模擬環節中,各校代表均落力闡述其立場,並積極就其他隊伍的立場作出即時的提問,代表東盟的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由於立場清晰,解答有條理具說服力而脫穎而出,以總分第一名成為金獎得主。另賽事銀獎得主則為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和聖言中學;而皇仁書院、喇沙書院和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則共同取得銅獎。
道路適合國情 國力快速增強
宋哲於頒獎禮致辭時,大讚今年參賽學生合作有默契,論辯機智,充分展現出扎實的外交知識功底和良好的團結拚搏精神。他表示,外交知識競賽已經成功舉辦8年,成為香港青少年感知外交、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宋哲指,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影響,歸根到底是由其綜合國力所決定。他又提到,中國近代史是一段積貧積弱、艱辛屈辱的歷史,但在短短幾十年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一大貿易國,國家綜合實力快速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主要是因為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矚望國家 眺望世界
至於香港的發展,他表示在回歸17年來,香港成功抵禦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情和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經濟穩定發展,民生不斷得到改善,「證明『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在香港得到了貫徹落實。」他稱年輕人是香港未來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勉勵大家要矚望國家,眺望世界,將自己的前途與香港的發展、國家的命運更緊密地聯繫起來,「為香港贏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未來,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復興承擔責任,貢獻力量。」
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教育局及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共同主辦,由香港文匯報等多個媒體及機構協辦,並獲香港賽馬會和香港迪士尼樂園贊助。是次總決賽邀得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楊建平、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司長馬占武、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華春瑩、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信託人邱達昌等主禮。而駐港公署副特派員佟曉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外交學院教授熊志勇和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莫樹聯則擔任評審;另駐港公署副特派員姜瑜也特別到場支持是次比賽。當日賽事共吸引了數十所中小學的師生代表,逾300人到場觀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