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首奪金獎。 莫雪芝 攝
董玉娣校:日花6小時備戰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金獎):連續8年參加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的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首奪冠軍金獎。帶隊老師陳啟成表示,能夠勇奪金獎感到喜出望外,由於去年學校未能晉身總決賽,不少學生感到失望,故自去年開始隊員已積極籌備,比賽前數星期更每日花近五六個小時備戰,以爭取更佳成績。他分析指,5名隊員中,其中兩名有3年參賽經驗,成為團隊的「皇牌」。
隊長江展鵬表示,今次獲獎有賴整隊人的努力,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為全力準備比賽,他稱自6月完成校內考試後,各人均「朝九晚七」準備模擬題目,於外交部網頁搜集資料、討論相關的時事,以及看報紙和歷史書籍。
另一隊長周俊諺補充,他們亦特意在網上搜集有關東盟秘書長黎良明發表的講話,以了解更多東盟對亞太地區多邊貿易安排的立場和意見。新學年二人將升讀中六,今次將是最後一次參與外交知識競賽,對於是次獲獎,二人均說:「能夠晉身總決賽,機會來得不易;能夠獲獎,更是無悔無憾!」
安柱:出動道具顯立場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銀獎):去年獲第五名的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今年成績向前躍進三位。學生在闡述立場時更出動12支箭作為道具,準備充足。代表該校發言的劉靖怡對是次獲獎感到興奮,並解釋12支箭代表着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12個成員國,「若12個國家同心合力,在促進多邊貿易安排上,會更有成效。」
帶隊通識科老師葉植永表示,隊員針對去年表現有所不足的地方,特別作出改善,包括密切留意外交新聞和各國外交發言人的言論,讓學生對不同的外交議題有更為清晰的概念。除了5名參賽學生積極投入外,其他問答隊的隊員也落力搜集背景資料,加以分析,為隊員出戰作好準備。他讚揚學生在情景模擬環節中,回應其他學校的質詢時,談吐得體、情理兼備。
聖言:今年失手明年再戰
聖言中學(銀獎):連續兩屆摘冠的聖言中學,今年成績稍為退步至第三名。該校校長郭弼在賽後,特別勉勵學生別氣餒,振作過後,明年再度精益求精。他說:「多謝同學送一份如此難得的禮物給我,拿到銀獎也是很難能可貴的,夫復何求!」他又指,該校設有倫理及公民教育科,令學生認識中國,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相信對學生參賽有一定的幫助。
隊長易健豪表示,是次失手在於搶答環節中,搶答得太快而犯規失分,另於情景模擬環節較為緊張,影響表現。該校校長郭弼今學年將退休,易健豪指遺憾未能為校長送上金獎獎盃以作留念,「因為我們表現失準,失去金獎,有點內疚。但校長說日後若我們再參賽仍會到場支持,我們很感動。」
皇仁:3名「初哥」易怯場
皇仁書院(銅獎):隊員鄭鍵霖表示,各隊員為了比賽已準備數個月,不過今年首次派出3名初中學生「出戰」,由於同學經驗不足,較為怯場,故影響臨場應對表現,未能奪取更佳成績。但他相信,同學吸取比賽經驗後,明年會更進一步,全力以赴應戰。
喇沙:屢參賽終入六強
喇沙書院(銅獎):過去三屆也未能晉身總決賽的喇沙書院,今年終於殺入最後六強,而代表該校發言的張灝洋憑着出色的演講技巧,勇奪「最佳發言人」,充分表現出外交家風範。
張灝洋表示,今次獲獎全靠在過去數個月不少師兄在課後親自傳授「應戰秘訣」,包括站立應挺胸收腹、談吐要大方得體,以至手勢的配合等,展示出自信的一面,「這些演講應有的儀態,我以前從未接觸,要特別多謝師兄的指導。」至於講稿,他和隊友也用心揣摩韓國在亞太貿易區的立場,以及鄰國的相關言論,才造就出一篇面面俱到的講稿。
能夠晉身六強,喇沙書院亦下了不少工夫。張灝洋指,團隊在最近兩個月,每日花近4小時準備比賽,包括追貼最新的外交時事議題、準備模擬題目等。他認為今次比賽擴闊其外交知識,日後也會多加關注外交議題。
呂明才校:師兄帶師弟傳薪火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銅獎):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已第八屆參與外交知識賽,連同今年,已連續7年成功打入六強。帶隊老師文鈺華對於學生的表現感到滿意,為協助學生發揮得更好,校方特意為學生提供模擬比賽,讓學生嘗試使用搶答器。她稱,每年校方也會分別派出有數年比賽經驗和未有參賽經驗的學生,讓「年資較淺」的參賽學生從學長、學姐身上獲益不少,同時達到薪火相傳的目的。
隊長梁啟樞今年已是第4年參賽,他稱比賽除了讓他接觸更多不同層面的外交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出其積極主動的性格,「昔日很害羞,較少說話,現在已敢站在台上發言了」,另他亦可在隊伍中擔當隊長,帶領低年級學生參賽,獲益良多。今年中六的他,是最後一年參賽,不過他指明年樂意繼續為學弟、學妹提供「應戰貼士」,亦會到場打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