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家馨中心為流浪兒童提供非正規課程,幫助他們重拾書本。 受訪者供圖
昆明四季如春,不僅是經濟中心,亦是交通樞紐,吸引不少外省人士前往尋求機會,同時亦成為流浪兒童聚集的重災區。14歲的小浪(化名)在貴州長大,是家中的老大。自小由外婆照顧,與母親關係疏遠。他曾被媽媽打罵,亦認為媽媽偏心3個弟妹,曾離家出走了十多次。上年9月小浪和媽媽爭執後「心裡不好受」,憤而離家出走,獨自乘火車到昆明,自此一直過着到處流浪的生活。隨後被楚雄救助站轉介往家馨社區兒童救助服務中心(家馨)。
終遭家人嫌棄 家馨助返校園
小浪回憶起流浪的日子,表示多次被街童欺負,更被人用竹枝毆打,只好在網吧睡覺,但求一夜安眠。有時候他會在街邊的小食攤檔旁邊苦候,吃別人的剩菜剩飯,偶爾遇上好心人,或許會買些麵包和清水給他,獲得一餐溫飽。
家馨雖然聯絡到小浪的親人,但是他的父母、外婆也坦承「沒有能力撫養孩子」,亦無意接他回家,母親更指「自己實在管不了這個孩子」。幸而家馨為小浪提供食宿、讀書機會及醫療等服務,現更努力協助他重返校園。
小浪年紀小小已才華洋溢,不只懂得單手彈鋼琴,還把自己的流浪經歷寫成小說,長大後希望成為作家,實現把小說出版的「夢想」。
窮家庭多爭吵 童寧「以街為家」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14年2月指出,全國貧困人口仍有8,200萬人,每日收入只有約人民幣¥6.3。而2.45億人為了生計出城打工,成為流動人口。當中不少父母帶同孩子穿州過省,又希望孩子放棄學業,外出賺錢養家,因此許多兒童因家庭貧困、父母離異、父母關係差及在家受盡打罵等的原因,只好捨棄原生家庭「以街為家」。
據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003年抽樣調查數據,全國每年存在的流浪未成年人人數應在100萬至150萬之間,且以每年約15萬人遞增。但由於流浪兒童流動性高、範圍廣,確切數字難以統計。中國婦女聯合會在2013年5月更指出適齡接受義務教育的流動兒童超過1,400萬,他們在城市沒有戶籍,在讀書、生活上困難重重,徬徨無助。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韓詠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