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麟
日本東京都上月有女議員在全體會議上被男議員公然侮辱,引起軒然大波,環顧國際政壇,即使在標榜民主平等的西方國家,男尊女卑仍然常見。英國內閣在改組前,被外界形容為「男人、白人和陳舊」(male, pale and stale),如今首相卡梅倫在大選前加入多名女閣員,但明顯只屬象徵大於實際的「臨急抱佛腳」之舉。
卡梅倫2008年帶領仍然在野的保守黨時,曾承諾他日入主唐寧街,在首屆任期會任命女性擔任最少1/3部長級以上職位。然而4年過去,仍只有20%部長級是女性,內閣大臣比例更只有14%。卡梅倫今次大幅增加女性閣僚,為明年大選拉票的意圖不言而喻。
雖然有人認為內閣女性比例增加是個好開始,但亦有評論擔憂她們只會被視作卡梅倫的「花瓶」,令性別歧視更加嚴重。除了上述東京都辱女議員事件外,前年亦有法國女部長因為穿可愛花裙,在國會遭一群男議員喝倒彩,反映女政客面對的困境。對於這批「臨危受命」的女閣員,是福是禍實在難說。
事實上,經過卡梅倫4年執政後,英國內政外交方向基本上已定調,即使內閣大規模改組,直至明年5月大選的不足一年時間內,施政方向也不會有重大改變,相信是卡梅倫放心大洗牌的原因。然而距離蘇格蘭獨立公投只有兩個月,卡梅倫此時臨陣換將,會否弄巧成拙值得留意。
如果說今次洗牌對英國政府實際意義不大,對於民調落後的執政保守黨則可能是關鍵一着。夏偉林及高文浩均由內閣要職轉任重要性較低的職位,無疑有助他們集中精力,帶領保守黨備戰大選,或者能反映出卡梅倫今次調兵遣將的真正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