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淼
殺「羊羔」是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種遊戲,遊戲如同大家熟悉的「老鷹捉小雞」,其規則非常簡單:選一塊空地,幾個孩子圍在一起,一人充當大灰狼,另一人充當護羊者,其餘的孩子是為「羊羔」,依次在護羊者背後牽着衣襟排成一隊。遊戲開始,大灰狼捉「羊羔」,護羊者則盡力保護小羊。若大灰狼成功突破護羊者的防線,並捉住小羊,大灰狼勝利;若超過一定的時限,大灰狼依然無法突破護羊者的防線,也不能捉住小羊,護羊者和「羊羔」們勝利。
這是一個緊張、並且有趣的遊戲,既富有一定的對抗性,卻也充滿了集體之間相互協調與彼此合作的精神。每次玩這個遊戲,不管遠近,大家總會呼朋引類地邀來各自鄰居家的孩子--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甚至連那些過去並不認識的孩子,也從此熟悉、相交,並很快成為要好的朋友。大家玩得既熱鬧,又盡興,一時間,小小的院落裡充溢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尤其是雨雪霏霏的天氣,老宅子裡封閉的門樓過道,最適合玩這類遊戲,關上了大門的門樓過道,猶如一個封閉的私密空間,或者是一個不為成人所知、不受外界干擾的隱蔽角落,讓孩子們彼此之間真誠面對,全身心地投入到好玩的遊戲當中。
與殺「羊羔」相比,頂牛雖然富有對抗性,卻是更適合兩個人玩的遊戲。這是二個男孩子之間比拚體力的遊戲,參與者雙方均用右手抬起自己的左腿,並將身體前傾,兩人靠右腿支撐、蹦跳着去撞擊對方的左腿,以把對方抬起的左腿撞下來為勝。頂牛以身體強壯者佔有天然的優勢,但也並非一味的比拚蠻力,玩得久了,自然會體會到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訣竅。比如個子矮小如我的頂牛者,就專門去頂對方膝蓋以下的薄弱部位,不僅往往收到奇效,甚至還經常出其不意地以弱勝強。當然,頂牛是一種相對危險的遊戲,玩不好的話,很容易造成一些輕微的肢體傷害。不過,儘管老師並不提倡大家玩頂牛,卻也無法從根本上禁止。所以,每每到了課間休息的時間,男孩子們玩頂牛,殺「羊羔」;女孩子們玩踢毽、跳繩、砸沙袋,那樣的畫面,構成了校園裡的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那個年代,好玩的遊戲可真多啊!除了男孩子喜歡玩的殺「羊羔」和頂牛之外,還有女孩子喜歡玩的踢毽、跳繩、砸沙袋、過「家家」--很難想像,一個插着漂亮雞毛的毽子,會被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們踢出那麼多的花樣,正踢,倒踢,快踢,慢踢......;而一根細細的、毫不起眼的繩子,也居然有着那麼多的跳法:一個人跳,兩個人跳,反着跳,正着跳......。另外還有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喜歡玩的摸「瞎」、木頭人、捉迷藏等等--這些遊戲陽光、節能、環保,既無所謂輸贏,卻永遠玩不膩。甚至連同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諸如軋麵條、打香油、彈棉花之類,也都是一樣的與人為親,同樣充滿了手工的樂趣,充滿了運動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