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佔中」簽名 首日破20萬


放大圖片

■位於中環的「龍頭站」,上午10時開始運作時已有不少市民排隊等候參與簽名行動,人龍一直延至萬邦行。 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由逾1,100個團體聯署組成的「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昨日正式啟動「保和平、保普選、反暴力、反佔中」簽名行動,在港九新界各區設立416個街站收集市民簽名,大批香港市民站出來向「佔中」說不。截至昨晚9時,大聯盟共收到逾20.1萬個市民簽名。他們對首天簽名數字感到鼓舞及「超乎想像」,並會考慮調整早前訂下的80萬個簽名的目標。他們希望市民在為期4周的行動中,繼續踴躍簽名,「幫幫香港」。

「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為期1個月的「保和平、保普選、反暴力、反佔中」簽名行動昨日正式啟動。大聯盟在全港各區設立406個街站,包括設於中環畢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的「龍頭站」,旗艦站20個,團體站385個。全港市民踴躍簽名,簽名的人群絡驛不絕,不時大排長龍,反映了香港市民對反對派發起違法「佔中」等行為的憤怒和不滿。(相關新聞刊A4及A13版)

「龍頭站」未啟動已排至萬邦行

在中環的「龍頭站」於上午10時開始運作,此前已有不少市民排隊等候參與簽名行動,人龍一直延至萬邦行。大聯盟發言人周融、吳秋北、施榮懷一早到中環簽名站打點,現場有超過30名義工派發傳單,呼籲市民出聲反「佔中」。10時正,周融宣布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簽名行動。

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史美倫、立法會議員李慧k、林健鋒,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廖長江昨日到「龍頭站」簽名,表明反對暴力與「佔中」,又呼籲社會上的「沉默大多數」踴躍走出來,向違法「佔中」說不(見另稿)。

周融:幫下一代遠離憤怒仇恨

周融表示,簽名行動代表一種姿態,即支持和平、支持普選、反對暴力、反對「佔中」,並呼籲市民簽名支持「幫幫香港」,「你簽完表格,唔止純粹為鷩飢A自己,仲有你鴾U一代。我]唔希望香港下一代在充滿憤怒、仇恨的環境成長,而係一個和平、友善、有愛意的地方生活。」

他強調,簽名行動非常重要,代表了香港人愛好和平、反對「佔中」的意願,只要簽名便可完成「歷史任務」,為香港出聲。

施榮懷:行動讓學生明辨是非

施榮懷指出,是次簽名行動是一個好機會,讓市民就「佔中」表態,亦是一次良好的公民教育,令學生明辨是非,「講給小朋友聽,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大聯盟昨晚舉行記者會,總結首日簽名行動結果:截至昨晚9時,經初步點算,不包括下午6時以後繼續開放的簽名站,總共獲得的市民簽名共201,468張,其中供持香港身份證簽名的白色表格201,223張,供未持有身份證市民的綠色表格則有245張。

據大聯盟初步統計,在逾20多萬個簽名中,約6.9萬個簽名由工聯會及民建聯收集。在眾多簽名街站中, 簽獲最多表格的是工聯服務業(鵝頸站)2,001張,潮人聯會站1,626張,大聯盟的「龍頭站」有1,590張,裕華國貨站1,456張及工聯建造業站1,204張。

大聯盟對首天的簽名數字感到振奮和滿意,並感謝廣大市民的動人熱情,感激眾多義工人員的全情投入。市民以實體簽名、實際行動,宣布自己為不再是「沉默大多數」;表達不甘心被「佔中」和「公投」結果所騎劫的情緒,及對政治上刻意違法肆意暴力的厭惡和不滿。

促反對派正視主流民意停煽動

他們續說,首日簽名數目,已經向「佔中」主事者證明香港「不止得一種聲音」,他們促請反對派正視民意,停止「佔中」。親身簽名行動將於8月17日結束,市民可到全港400多個簽名站參與,網上簽名行動則於8月2日開始。大聯盟期望在今日以及餘下的日子,義工全力以赴,更多市民走入簽名站,超越原訂的80萬個簽名的目標。他們將反「佔中」的民意向特區政府反映。

相關新聞
張德江:如期依法普選 (圖)
各界:中央立場堅定 重視香港普選 (圖)
話你知:「一個立場」「三個符合」
學者:中央不接受違法方案
「反佔中」簽名 首日破20萬 (圖)
「自己人」也「查證」 顯行動公正 (圖)
周融:反對派抹黑圖削公信力 (圖)
各界響應 促反對派回歸理性
議員人代商界簽名表態
鄉議局倫敦發動鄉僑「反佔中」 (圖)
廣東社團盼蒐15萬簽名 挺溫和派發聲 (圖)
李明逵嘆示威政治化 (圖)
民記嘉許義工 李慧k籲護港 (圖)
「保港運動」幫「鄺」出聲 (圖)
被掟石玻璃樽 多個街站報警
全城熱簽 齊向「佔中」說不
港島零售員:守法踏出普選第一步 (圖)
新界退休警:爭取訴求毋須暴力 (圖)
九龍憂社會不穩 港女擬暫緩生B
嫁港新娘:「佔中」亂港 幸福夢碎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