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正式名稱為「伊波拉出血熱」,世界衛生組織(WHO)形容其為「一種嚴重、經常致命的疾病」。伊波拉於1976年首次被發現,當時蘇丹和剛果同時有人染病,疾病主要出現於中非和西非,死亡率可高達90%。
如何傳播?
伊波拉潛伏於狐蝠身上,通常感染住在熱帶雨林或附近的居民。人類密切接觸黑猩猩、猴子等受感染動物的汗、血液、分泌物、器官或體液,便會染病。病毒之後會透過人傳人散播,包括直接(傷口和體液)及間接(附病毒的體液污染環境)傳播。目前未有證據證明病毒可經空氣傳播。
身體染病後會如何?
患者初時會發燒、肌肉疼痛和喉嚨痛,病情之後迅速惡化,出現嘔吐、腹瀉和內外出血的病徵。潛伏期為2至21日。
如何醫治?
病毒並無疫苗治療,醫生須以最高級別生化保護措施來處理,而病人需接受深切治療。
哪些地方之前曾爆發疫情?
最嚴重爆發是2000年於烏干達,有425人染病,逾半患者死亡。■《每日電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