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敬
美股隔晚在次季GDP強勁增長4%下先升後跌,道指連續兩天低收於萬七關之下,顯示步入調整壓力。周四亞太區股市續互有升跌,連日獲外資追捧的內地及港股維持升勢而較突出,台、泰股市分別跌逾1%,印度股市亦跌0.74%跌穿26,000關,反映獲利回吐持續。內地上綜指在樓市進一步放寬的氛圍下,終突破2,200關,急升0.93%,帶動港股連漲八天結束七月市交易。港股高開73點後,最多升161點高見24,894,其後明顯有回吐壓力,午市曾倒跌70點低見24,662,尾市再得力於內房、券商、A股ETF抽升而收復失地,恒指收報24,756,全日升24點或0.1%,成交保持840億元的活躍水平。港股八連升,令七月市「翻身月」累計漲逾1,566點或6.8%,而內地上綜指則挺升7.5%,凸顯兩地股市上半年大落後,成為回流資金熱捧市場。八月市料熱頭冷尾,萬洲國際(0288)下周二掛牌後,外資近兩周的追升市料唞氣,投資者宜伺機獲利。
美聯儲局議息後維持利率不變,再度削減100億美元買債規模,至每月250億美元,且會議聲明措辭相對溫和。聲明表示將評估向2%通脹目標及最大就業目標的實現和預期進展。聯儲重申如經濟前景穩定,將繼續以慎重的步伐削減買債,其再次向投資市場「派定心丸」,強調在購買資產計劃結束後的一段長時間內,保持高度寬鬆貨幣政策立場。
聯儲局最新的政策聲明,有利維持美金融市場資金續在股、匯市流轉,避免了提早加息疑慮而倒向將在9月擴量寬的歐洲市場。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雖發出對美股將面對大幅調的論調,但對美股的影響並不大,說明市場對耶倫的「長時間低息政策立場」仍投信心一票。
外資湧入延續升勢
金管局昨天傍晚宣布再承接美元沽盤,向市場注入23.25億港元,令下周一本港銀行體系港元戶口結餘增至2,289.22億港元。外資捧港股、A股可謂熱潮高漲,相信港股在下周有機會進一步攀上25,000甚至25,300水平,料本地對沖基金及投資者會把握獲利機會,宜月內香港有關政改的消息料成為調整市藉口。
據媒體資料,恒生指數基日為1964年7月31日,至今剛好50年,當日為100點,正式於1969年11月24日正式推出,按基值由100點升至昨日收市的24,756.85點,累積升幅達到246倍,同時恒指成份股由當日的30隻增至50隻。在過去50年,恒指成份股的組合隨經濟變化而作出改變,由過去藍籌股是由華資及英資組成,而在1994年納入首隻紅籌股粵海投資(0270),在2006年納入首隻國企H股建設銀行(0939),反映出與內地的經濟關係。
內地媒體報道,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表明要整頓金融機構的不合理收費後,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與多家銀行商討落實規範收費行為。中國銀行(3988)和農業銀行(1288)率先響應,公布費用減免方案,8月1日起生效。僅農行一家,據報每年減免費用就已達百億以上。
中行、農行減收費,料可在降準方面獲得「補償」,對兩行也將有正面影響。
此外,工信部發布關於做好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要求嚴禁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就做好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工作。上述行業龍頭股料有正面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