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省委書記徐守盛(左二),省長杜家毫(左三)等領導出席地鐵2號線試運營儀式。
5年前,長沙地鐵2號線一期獲得國家發改委對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生活在「星城」的人們便開始設想搭乘地下線路,在城市各個角落穿梭的美好場景。5年後的2014年4月29日,隨着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高聲宣佈「長沙地鐵2號線試運營啟動」,長沙自此正式邁進地鐵時代。市民收回艷羨目光,着眼地鐵後時代城市的點滴改變。■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 董曉楠 報道
經受考驗 月送客逾五百萬
長沙地鐵2號線剛啟動試運營便迎來「五一」小長假考驗,不少市民選擇假日出行一嘗地鐵帶來的「新鮮勁兒」。如何應對客流壓力,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旭峰回應,「根據我們前期試乘的數據已經預估了客流量,運營公司也按照30萬人次日客流量的情況制定了應對措施和應急預案。」
「從進站口便排起長隊,再經歷購票、乘車,車廂內也是人頭攢動,到了站我感覺整個人都瘦了。」在市民小鐘的眼裡,時至今日火爆場面記憶猶新。
根據發佈數據顯示,「五一」期間長沙地鐵2號線共發送客流達92萬人次,創下全國城市第一條地鐵線路新開一周內的日客流新紀錄,客流量最大的五一廣場站、橘子洲站、望城坡站、長沙火車南站站、湘江中路站在客流最?峰時均啟動三級客流控制。
「經歷開通最初期市民為嘗鮮集中體驗和五一小長假的客流高峰之後,地鐵客流量已逐步回歸常態化,與設計預測的客流量相符。」市軌道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日地鐵客流量基本為15萬至18萬人次,周末一般會超過20萬人次,日均客流量約17.8萬人次。
數據顯示,地鐵2號線試運營「滿月」共運送乘客533.52萬人次,運行圖兌現率為100%,正點率為98.5%,地鐵已經逐步融入長沙市民的生活。
問計於民 江心洲上首設站
作為湖南首條地鐵線,長沙地鐵2號線全長22.262公里,共設19個站點,東起長沙縣光達站,西至岳麓區望城坡站,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小時。
「長沙地鐵是需要慢慢經歷幾十年、投資上千億才能建好的浩大工程,需要廣泛聽取來自各方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彭旭峰透露,地鐵2號線在橘子洲和湘江中路設站,地鐵1號線與3號線在侯家塘疊加,都是聽取市民建言後才優化和更改的。
「設計單位最初拿出的2號線站點佈局方案並沒有設橘子洲站,但2號線規劃經媒體報道後,一些市民紛紛給軌道公司提建議,甚至給市長信箱寫信,要求增設橘子洲站。」彭旭峰如是說。
然而,這樣的提法在專家眼裡確有為難之處,國內並沒有在江中心設地鐵站的先例。地鐵2號線如果在橘子洲設站,必須設置在橘子洲中間。由於對接橘子洲大橋和橘子洲舊南支橋的第二個橋墩,正好位於橘子洲站西段規劃區域內,所以必須拆除橘子洲大橋舊南支橋,重新建一座新南支橋,地鐵站才能施工。
此外,地鐵站必須在湘江以下35米處建站,所有的維護結構必須建成防水的地下連續牆。考慮到這些因素,在橘子洲設站要多耗費上億元。
「在橘子洲設地鐵站也方便遊客出行,市民休閒健身,還可緩解橘子洲大橋的交通壓力,報請市委市政府同意後,我們最終決定設站。」彭旭峰表示,目前橘子洲平均每天遊客都在2萬人次以上。「現在看來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而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地鐵1號線和3號線在侯家塘車站改為上下疊加卻是為了保留一排已經栽種幾十年的香樟樹。
彭旭峰說道,「我們將始終堅持設計決策過程虛心問計於民、拆遷過程和諧徵收於民、施工過程儘量少擾於民、軌道運營過程優質服務於民的理念。從項目的勘察設計、線網規劃的謀劃到地鐵線路定顏色、定票價,大大小小都徵詢市民意見。」
空鐵聯運 享快捷綠色安全
地鐵2號線是長沙地鐵網絡的東西向核心骨幹線路,總共有6個換乘站,又途徑長沙火車站和長沙南站(高鐵站),在湖南省首次實現了與長株潭城際鐵路、京廣鐵路、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大型公路客運、公交的無縫對接。隨着地鐵的開通,長沙市民只需40分鐘便可從城東到達城西。
加之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至長沙南站的國內第一條中低速磁懸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上半年投產運營。屆時,高鐵、地鐵與磁浮的無縫換乘實現的「空鐵聯運」,推動長沙率先建成國內集綜合交通於一體的現代化樞紐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地鐵2號線國產化率高達87%,其中機車車輛、牽引系統、空調裝備、空氣淨化系統均由湖南本土製造。在長株潭城市群,有上百家企業為此提供配套。
「我們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提出綠色地鐵的概念和比全國現有軌道交通系統的平均能耗降低20%的目標。」彭旭峰介紹,「2號線運用國內首創採用地源熱泵作為車輛段綜合樓的空調冷熱源,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清潔能源的利用。19個站點配置了近300台大型空氣淨化機,進一步改善站內空氣質量。」
此外,2號線還運用了多種自動化工程系統,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門禁系統、自動售檢票系統、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及綜合監控系統等,充分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融城加速 地鐵促建新商圈
隨着長沙建設國家中部金融中心城市戰略的實施以及長沙經濟的發展,長沙商貿氛圍可謂「日新月異」。在老商圈業態以及基礎配套滯後日漸顯現的情況下,地鐵的出現讓居民外遷的速度不斷加快,居民的商業消費習慣正逐漸外擴,向新興商圈遷移。
「長沙地鐵『米字型構架,雙十字拓展』,呈主副中心軸帶放射形態的佈局在加密城市核心區線網服務的同時,銜接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融通發展。」據了解,長沙軌道交通線網方案基於市遠景年城市空間結構和用地佈局,按線網結構層次劃分6條骨幹線,6條補充線。
舉例來說,首條開通的地鐵2號線終點站設在黃興鎮的光達站,可謂「別有用意」。以星沙為核心,覆蓋周邊黃花、黃興、榔梨等鄉鎮組成的星沙商圈,輻射長沙縣全境與芙蓉、開福、雨花等區的部分區域。長沙縣80萬人口便是最直接的消費群體。
地鐵3號線的開工,把河西、長沙火車站和長沙縣串珠成鏈,再加上地鐵1號線的尚雙塘車輛段,3條地鐵線無限拉近了長沙縣與主城區的距離。對於聚居於此的市民而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強,綜合商業體的紛紛落地,意味着融城對接度的進一步提高。
此外,地鐵的到來帶動的土地升值不容小覷。根據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以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為例,按車站半徑500米計算,將有近2000公頃土地將會因地鐵建設而升值。每公頃土地按升值300萬元計算,土地升值帶來的效益接近60億元。
從「學區房」到「地鐵口」,人們的購房考量條件在發生變化,房地產投資增值標準也在轉變。從出行方式到居住方式再到消費方式,地鐵的出現正逐步改變「星城」百姓固有的生活形態,改變的同時城市發展又迸發無限商機。
軌道交通帶動長株潭集群發展
在長沙地鐵2號線有序運營的情況下,長沙又在加緊部署其他幾條線路的籌備與建設。彭旭峰透露,部分線路已啟動站點建設,部分還在進行可行性報告論證階段。
記者了解到,地鐵3號線陸續啟動站點建設,計劃2018年通車。在設置的站點中有10個站點可與其他地鐵線進行換乘。線路將科教研發及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與城西、城東兩地高校連通,銜接城市中心與城郊地帶商圈,引導城市向西南和東北方向拓展。
彭旭峰表示,4號線計劃今年底開工,2019年通車。「4號線從西北向東南快速串聯長沙新區舊城,將有效促進沿線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促進沿線社會經濟發展。」地鐵5號線目前正在進行可行性報告論證階段,計劃2015年開工,2020年通車。
7號線進一步加密城市核心區線網服務,8號線將根據城市空間的拓展進程形成副中心和週邊組團間的聯絡線,9號線加強河西CBD與主城南部的聯繫,10號線加強中心城區北部跨河通道聯繫,11號線、12號線銜接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發展組團......長沙地鐵的全面鋪排將為長株潭共融發展提供保障。
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長株潭城市群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近年來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為三市發展的先行目標,而三市集群發展的首要便是交通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長沙城市軌道共設置換乘站45處,城際軌道換乘站22處。長沙地鐵與城際鐵路線實現無縫對接。目前正在開工建設階段的地鐵1號線規劃設計的開福寺站東北角的出入口將與長株潭城際鐵路開福寺站的出入口通道相連,將來出行乘客可通過這個站點實現城際聯通。
而長株潭城際鐵路在2010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竣工通車,三市劃入「30分鐘經濟圈」。以長株潭三市為核心,涵蓋衡陽、岳陽、常德、益陽和婁底5市部分區域,在未來2年內8市將實現城市交通互通、快速公車道、城市輕軌(地鐵)、跨江大橋(隧道)、片區縣際交通連接線等公共交通項目,形成以岳陽港、衡陽文昌港、長株潭組合港為中心,湘江為主通道的航運中心港航體系,積極促進湖南對接長江經濟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