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洪嘯 北京報道)對於國家發改委對外資豪華車品牌展開的系列反壟斷調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本報分析指出,國家發改委對車企的反壟斷調查一定是掌握了足夠的證據才行動的。雖然部分進口車及配件會有一定程度的降價,但是指望靠反壟斷去消除高價不一定能有效。其實,他們的超高價格也給中國國產品牌留下了未來打進去的空間,與暫時的消費者權益相比,中國自主車企技術水平的提高更為重要。
梅新育指出,中國市場規模巨大,外國企業承受不起喪失中國市場的代價,可以預見在此次反壟斷調查中,外企也不會直接和中國政府對抗。此次調查雖然德系車企較多,但並非針對德國企業,只不過是德國豪車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地位極為突出,且市場已賣出足夠數量,可以在規模效益基礎上去探究其真實成本。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則分析認為,現在汽車市場和汽車售後市場影響最大的《汽車品牌營銷管理辦法》,規定所有汽車品牌都要有一個總代理,所有銷售都要從總代理取得授權。這個辦法就造成了壟斷,因此應該加快推進這個辦法的修改,破除由行政辦法給予的壟斷。現在看,僅僅降價並沒有解決車企對渠道控制的問題,只有經銷商可以自由選擇進貨渠道,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維修途徑,才能真正破除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