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萬象靈犀:略說嶺南畫派的「折衷」精神


放大圖片

梅蘭竹菊四屏 趙少昂(1905-1998) 鏡心 水墨紙本 97×47 cm 成交價:HKD 862,500 中國嘉德香港2014春季拍賣會

文:鄭玫 中國嘉德(香港)

在中外藝術史上,一個畫派的取名,大致依照兩個原則:或按畫家活動的地區,或按藝術表現的特點。中國自古代便有吳門派、婁東派、新安派、虞山派與揚州派等,近代的則以海派為代表,而現代的江蘇派、長安派等也都是按照活動地區而劃分的。按照藝術表現特點比較有代表性的為中國的文人畫派。至於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南派」、「北派」之分則比較特殊,它既與佛教的禪宗分派有關,亦與中國南北地質環境、氣候特徵的差異有關。

很明顯,「嶺南畫派」之稱,是按第一種原則:地區性命名的。這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很奇怪,這個名稱卻令該畫派的創始人二高一陳(指高劍父、高奇峰與陳樹人)感到不滿。黃志堅先生在《論嶺南華培的特徵》一文中提到,在1948年以前,並沒有「嶺南畫派」這個稱號,派內派外普遍稱為「折衷派」。當時二高一陳均認為此稱呼帶有狹窄的地域性,容易使人誤解為只是地區性的畫家團體。更主要的,它沒能體現出吸收外來營養使傳統藝術發揚光大的革新國畫的理想。他們稱自己為「折衷派」。「折衷」這個用語,並非貶意,只謂博採眾長、合於一身而已。但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習慣於接受「嶺南派」這個名稱,而且它已經造成廣泛的影響,所以這個名也就被寫進了現代美術史冊了。

革命精神是「嶺南畫派」的思想基礎。這種革命精神,又是和「嶺南畫派」創始人的特殊經歷和思想傾向分不開的。文獻資料表明,二高一陳及其追隨者通過他們的藝術實踐,是一批真正充滿使命感和獻身精神的藝術家。正是他們以及一大批有志於中國畫變革的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國畫由形式上的「折衷」逐步推向了對生活和時代主題的把握,進而有效地打破了舊國畫習慣於案頭抄襲,孤芳自賞的局限,使中國畫藝術在介入現實社會變革的過程中,接受公眾的檢驗,並由此而獲得發展的契機和新的、充沛的生命活力。

「嶺南畫派」在題材內容上大膽革新,也是這一畫派能夠永葆青春的原因。二高之一的高劍父在其文章《我的現代繪畫觀》中說:「對於繪畫,要把中外古今的長處來折衷地和革新地整理一過,使之合乎中庸之道,所謂集世界之大成。要忠實寫生,取材於大自然;卻又不是一味服從自然,是由心靈化合,提煉而出,取捨美化,可謂之自我的寫生」。

「折衷中外,融合古今」所強調的就是相容精神,也就是當今所謂的和諧、包容。這就是「嶺南畫派」最重要的主張和藝術原則,也是「嶺南畫派」革新的途徑。創新精神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是「嶺南畫派」歷久不衰的奧秘。只有創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創新本身既是目標,也是這個畫派發展的動力。「嶺南畫派」所以能夠不斷的發展、壯大,就是有創新精神作為推動力。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嶺南三傑」,師出同源,信奉同一藝術原則,但各有創新,風格不一樣。第二代的傑出畫家關山月、楊善深、黎雄才、趙少昂等,也風格各異。他們的後輩楊之光、陳金章、伍嘉陵、梁世雄、林墉、王玉玨等畫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劍父不希望學生學得跟他一樣,他聲稱這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他要求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期望他們「無論學哪時代之畫,總要歸納到現代來,無論學哪一派,哪一人之畫,也要有自己的個性與自己的面目」。■參考資料:韋 岷 《從折衷派到嶺南派》 高劍父 《我的現代繪畫觀》

相關新聞
玉潤東方:大汶口-龍山.良渚 玉器文化展山東首展 (圖)
藝訊:南京國際美術展 徵集展初評結果揭曉
萬象靈犀:略說嶺南畫派的「折衷」精神 (圖)
百家廊:楊梅紅艷 (圖)
琴台客聚:那些年,我們一起吸過的大麻
翠袖乾坤:另張旗幟的傑克小說
海闊天空:文化科研新城市 (圖)
七嘴八舌:中秋臨近
隨想國:月亮隨想
獨家風景:椅子的權力
遊京都心靈新體驗 坐禪茶道 安寧養生 (圖)
自遊行:遊墨爾本 多姿多采 (圖)
剎那美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