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笄禮儀式中,笄者須要加上三種不同髮飾,象徵由兒童長為成人的三個階段。 本報成都傳真
華夏民族的成人禮(男子為「冠禮」,女子為「笄禮」,俗稱「上頭禮」)從西周開始延續到明代,至清代後式微。四川樂山市日前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人禮,重拾傳統民俗。兩名18歲少女梁丹、楊文婷身着傳統漢服,在一片唱儀聲中進行「三加三拜」的笄禮儀式,象徵從兒童長成少女,從少女長為成人。 ■本報通訊員 張維剛、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
「為少男少女舉行成人禮,是要提示他們從此將由『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完成角色的轉變,正視肩上的責任,才能擔當起合格的社會角色,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嘉州漢韻研習社負責人介紹。
感懷養育恩 三拜謝親人
儀式開始時,梁丹、楊文婷從東房(象徵「閨房」)走出。加髮笄、髮簪、髮釵......主賓將笄者(年滿18歲的女孩)的長髮,細緻地梳成一個秀美的髮髻,然後笄者在主賓的幫助下,在盤好的頭上加上象徵着兒童純真的髮簪、象徵少女時期的髮釵和象徵女孩長大成人的釵冠,每加一樣髮飾,笄者都要更換不同的服飾,並向親人行拜禮。這個代表女孩子成長過程的「三加三拜」,是笄禮最主要的傳統儀式。
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兩位少女聆訓於母親。兩家父母分別為其取名,梁丹字「明夕」,楊文婷字「玉宸」。楊文婷說:「父母很支持我參加這種形式的成人禮,我向他們行拜禮,其實也就是在表達我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感謝,我覺得很有意義。」
家長陳女士說,這種儀式很好,讓孩子知道自己成人了,既教育了孩子,又讓他們懂得了傳統文化,真是一舉兩得。
嘉州漢韻研習社負責人徐女士介紹,古時候,男子滿20歲時行冠禮(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認,之後可以娶妻;女子則是在滿15歲後行笄禮,及笄之後可以論婚嫁。徐女士指,近年由於西方文化的傳入,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優秀的華夏傳統文化正在一步步丟失。如何讓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服務於子孫後代,已成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