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川女成人禮 重拾華夏傳統


放大圖片

■笄禮儀式中,笄者須要加上三種不同髮飾,象徵由兒童長為成人的三個階段。 本報成都傳真

華夏民族的成人禮(男子為「冠禮」,女子為「笄禮」,俗稱「上頭禮」)從西周開始延續到明代,至清代後式微。四川樂山市日前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人禮,重拾傳統民俗。兩名18歲少女梁丹、楊文婷身着傳統漢服,在一片唱儀聲中進行「三加三拜」的笄禮儀式,象徵從兒童長成少女,從少女長為成人。 ■本報通訊員 張維剛、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

「為少男少女舉行成人禮,是要提示他們從此將由『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完成角色的轉變,正視肩上的責任,才能擔當起合格的社會角色,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嘉州漢韻研習社負責人介紹。

感懷養育恩 三拜謝親人

儀式開始時,梁丹、楊文婷從東房(象徵「閨房」)走出。加髮笄、髮簪、髮釵......主賓將笄者(年滿18歲的女孩)的長髮,細緻地梳成一個秀美的髮髻,然後笄者在主賓的幫助下,在盤好的頭上加上象徵着兒童純真的髮簪、象徵少女時期的髮釵和象徵女孩長大成人的釵冠,每加一樣髮飾,笄者都要更換不同的服飾,並向親人行拜禮。這個代表女孩子成長過程的「三加三拜」,是笄禮最主要的傳統儀式。

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兩位少女聆訓於母親。兩家父母分別為其取名,梁丹字「明夕」,楊文婷字「玉宸」。楊文婷說:「父母很支持我參加這種形式的成人禮,我向他們行拜禮,其實也就是在表達我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感謝,我覺得很有意義。」

家長陳女士說,這種儀式很好,讓孩子知道自己成人了,既教育了孩子,又讓他們懂得了傳統文化,真是一舉兩得。

嘉州漢韻研習社負責人徐女士介紹,古時候,男子滿20歲時行冠禮(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認,之後可以娶妻;女子則是在滿15歲後行笄禮,及笄之後可以論婚嫁。徐女士指,近年由於西方文化的傳入,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優秀的華夏傳統文化正在一步步丟失。如何讓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服務於子孫後代,已成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相關新聞
川女成人禮 重拾華夏傳統 (2014-09-15) (圖)
神秘男4萬張五毛紙幣買iPhone (2014-09-15) (圖)
重慶57cm最長郵票《長江》開售 (2014-09-15) (圖)
河北玻璃棧道懸空1900米 遊人嚇破膽 (2014-09-15) (圖)
軍訓女神 (2014-09-15) (圖)
上百人嘗巨型火鍋 (2014-09-14) (圖)
仁醫給病人留手機號隨時候命 (2014-09-14) (圖)
重慶男誓做「女人」 苦捱變性手術 (2014-09-14) (圖)
四胞胎姐妹上大學 (2014-09-14) (圖)
業主防漏水 建「空中花園」配魚池 (2014-09-14) (圖)
哺乳類祖先 仙獸形如松鼠 (2014-09-13) (圖)
火車男穿越亞歐9國 給青春洗禮 (2014-09-13) (圖)
四川:熊貓龍鳳胎 全球徵名 (2014-09-13) (圖)
河南:清代物權法 手稿現身 (2014-09-13) (圖)
低頭族之路 (2014-09-13) (圖)
3D打印10幢屋交付使用 (2014-09-12) (圖)
花10萬自製飛機 七旬翁圓「飛天夢」 (2014-09-12) (圖)
河 南單腿漢拄杖行千里 由豫至渝謝恩 (2014-09-12) (圖)
重慶「頭頂頭登梯」破世界紀錄 (2014-09-12) (圖)
山東「白娘子」闖酒店 男住客不銷魂 (2014-09-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