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馳騁草原,保家衛國。
在新中國的軍史上,騎兵曾立下赫赫戰功,最輝煌時有12個整編師,數十萬匹戰馬奔騰如海洋,如今,全軍部隊裡只留下幾支騎兵連,甘南軍分區獨立騎兵連就是唯一一支具有騎兵番號的騎兵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後一支騎兵連。近日,本報記者走進甘南大草原,零距離接觸騎兵連。這裡沒有便捷的無線電信號,沒有繁華的街道,甚至方圓十里沒有一戶人家,唯一陪伴戰士們的是一匹匹戰馬,而騎兵連的每一匹戰馬都是一名真正的士兵。■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通訊員 魏占興 甘南報道;攝影:郁婕
在已經擁有隱形戰機和巡航導彈的軍事現代化今天,這支古老的騎兵每天都會堅持操練傳統的騎兵科目:馬上斬劈、乘馬射擊、馬場馬術、乘馬越障、野外騎乘、騎兵閱兵式......
乘馬射擊,是騎兵遠距離殺敵的基本技術。馬刀入鞘,騎手在乘馬疾馳中放開馬韁,摘下背在身後的步槍,雙腿裹緊馬腹,從馬鐙上挺身直立據槍,在風馳電掣中,對準靶標扣動扳機,「噠噠噠」,馬隊過處,靶標彈痕纍纍。
營長告訴記者:「乘馬射擊,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還需要非凡的膽量,因為軍馬襲步奔馳的速度在200米內可以超過汽車,而騎手僅靠雙腿夾裹馬腹進行立姿射擊,稍有閃失就會從馬上跌落。」
學會騎馬是剛入騎兵連的新兵必須過的一道坎。騎兵連的每一個戰士都有過顛馬磨爛屁股、血滲透棉褲的經歷。「剛馴馬的一個月內,我的大腿兩側經常血肉模糊,有時痛得走路變了姿勢,晚上睡覺趴着睡。」
2011年入伍的23歲戰士馬嘉煒回憶馴馬的經歷時,仍不禁摸起大腿兩側。
「有些戰馬性子比較烈,戰士一到身邊就尥蹶子,甚至還張口咬。為了馴服戰馬,連隊就給馬綁上重物採取『壓』、『馱』等多種方式馴練,等到馬被真正馴服後,就和士兵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連長孫昕說。
每年老兵退伍,騎兵不僅要告別自己的戰友,更要和朝夕相處的戰馬說再見。戰士流着痊偏埶迅怮嶀@次刷毛,抱着馬頭痛哭流涕;馬也能感受到離別的傷感,看老兵軍銜沒有了,知道老兵要走了,便圍着戰士打轉不肯離去,用嘴巴咬着主人的衣服不放,這場景讓再硬的漢子都要流淚。
義務巡診 結下深厚情誼
記者採訪過程中,一名藏族群眾來到連隊,她身體有些不舒服,請連隊的衛生員幫她檢查一下,排長忠格才讓聞訊,主動當起了翻譯,上前噓寒問暖,拉近彼此的距離,很快就安排軍醫為她診療。據了解,這支連隊曾多次派軍馬衛生院進行義務巡診,近年來不僅為120多名牧民看病,還為200多頭牲畜進行診治,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牧民扎西加木措家裡,他用生澀的漢語對記者說:「戰士們真是太好了,有難幫難,有傷扶傷,真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開玩笑說戰士們都去牧民家吃飯,扎西加木措熱情地說:「來吃唄,多多的沒有,肯定夠。」
最怕寂寞 衝山頭接電話
一望無際的甘南大草原,景色是迷人的,然而生活環境卻是惡劣的。放青點距離連隊大本營80公里。沒有電,自己帶小型發電機;沒有水,自己拉水,還要忍受草原上突變天氣的侵擾。
「吃點苦誰都不怕,在這無垠的大草原上,最怕的是寂寞。」今年剛入伍的四川籍戰士李浪說。營地沒有信號,只有一部架設在半山坡的移動電話。「衝山頭接電話」是官兵們的一種樂趣。「每當電話鈴一響,戰士們就得飛快地衝上去接電話,要是衝上去晚了,電話就『過期』了。」指導員正說着,電話鈴響了,哨兵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去,待哨兵接完電話走下來時,他滿口喘着粗氣。
夜幕降臨,從草原深處的一頂帳篷裡,飄揚出陣陣歌聲,戰士們圍坐在火爐旁,正在合唱歌曲《脊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