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科院的《城市藍皮書》指出,「佔中」罷課削弱香港競爭力,且帶來動盪令發展停滯。本港市民亦知其危害,難怪大批人較早前上街參加「反佔中」大遊行。 資料圖片
《城市藍皮書》關注衝擊帶來動盪 損國際形象 拖累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問題作出決定,推進特區行政長官普選如期落實,惟香港反對派堅持所謂「真普選」,否則發動「佔領中環」企圖拖垮香港。中國社會科學院昨日發布2014年《城市藍皮書》,課題組成員的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員單菁菁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特別關注到「佔中」對香港帶來的衝擊。單菁菁預測,若香港發生「佔中」及學生罷課等事件,將會影響香港國際形象,削弱競爭力,發展更會勢必落後。
中國社科院昨日發布2014年《城市藍皮書》。針對香港政改爭議,單菁菁接受媒體採訪時預料,若香港發生「佔中」以至學生罷課等事件,將影響香港國際形象,削弱競爭力。
「其他城市在奮力向前」
單菁菁進一步指:「當發現這個國家或地區處於一個動盪狀態的時候,事實上就表現了它的綜合競爭力在下降,會嚴重影響香港國際形象。如果其他城市在奮力向前,而我們在糾結一些問題、停滯不前的話,那麼我們勢必會落後,香港有這樣危機感是很自然的。」
事實上,中國社科院本年2月24日發表的《中國法治藍皮書(2014)》,已經全面分析違法「佔中」對香港的影響。報告指出,「佔中」有關負責人在去年3月27日宣讀「佔領中環行動信念書」時,稱該運動的目標是要爭取2017年無條件普選特首,並希望通過採取不合法但絕對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動,來達到普選特首的目的。
報告當時質疑,有關人等發起該運動的前提,是香港特區政府將來推出的2017年特首選舉「不符合國際社會對普及和平等的選舉的要求」,及特區政府所採用的議決香港選舉制度的具體方案「不符合民主程序」,惟在其信念書發表時,特區政府還沒有就特首普選採取任何行動,根本沒有任何材料評估上述兩個條件是否得到滿足,為此,這個前提是有問題的。
「佔中」犯法 違法治精神
報告並強調,「佔中」倡議採取非暴力但不合法的「公民抗命」行動,爭取在香港落實民主普選,若現在完全有可能以合法的方式達至普選的目標情況下,就倡導以不合法的方式而行之,這是違反法治精神的。報告並提到,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而非一個主權國家,普選必須是在基本法所設定的憲政框架之下進行,這也是法治精神之所在。
當時,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在《中國法治藍皮書(2014)》發布後回應指,「佔中」與衝擊駐港部隊等問題,雖然部分行為與普選沒有太大關聯,但與香港法治社會傳統不太吻合,擔心若類似現象增多,會與「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原則不太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