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與「自製煙花迷」研內質網 助治腫瘤肥胖糖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今屆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森和俊及彼德.瓦爾特在科研上成就驕人,原來前者是受《小飛俠阿童木》(Astro Boy)等科幻漫畫角色啟發,後者則從小醉心化學愛自製煙花,才各自走上科學家的路。他們是次獲嘉許,是因為發現了細胞調節內質網裡生產蛋白質的信號通道,即未摺疊蛋白反應,這發現為理解和治療多種重要疾病包括腫瘤、代謝病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提供了科學基礎,影響巨大。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包括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生物物理學教授森和俊,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教授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彼德.瓦爾特。兩位得主一直致力研究內質網內所產生的未摺疊蛋白反應。
蛋白質,在人體內不斷合成與分解,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而內質網,主要是用來製造蛋白質,輸出細胞,進入細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若內質網生產的蛋白質出現錯誤,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感應產壓力信號 啟複製修理基因
森和俊及彼德.瓦爾特分別在1993年首次發現Ire1這個傳達內質網蛋白質生產線狀態最關鍵的信號分子。當Ire1感應到未摺疊或未完全加工的蛋白質堆積在內質網內,就會產生一個壓力信號,通過內質網發送出去。Ire1 繼而啟動「轉錄因子」HAC1,HAC1進入細胞核,啟動複製修理未摺疊或未完全加工蛋白質所需要的分子之基因。他們發現可利用非摺疊蛋白反應,令細胞自動毀滅,特別有助治療於要分泌蛋白質的癌症,包括血癌。
被問及何時對生命科學有興趣,兩名獎項得主都表示是自小的經歷受啟蒙。森和俊表示,小時候最愛看科幻漫畫,「《小飛俠阿童木》(Astro Boy)及《馬赫GOGOGO》都是我小時候最愛的漫畫,令我更嚮往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至於瓦爾特的父親是經營化工材料店的,瓦爾特指「我自小就自製煙花,對化學有濃厚興趣,後來覺得生化科技更有挑戰性。」所以後來主力研究有關生命科學的範疇。
95%實驗失敗 勿輕易被打倒
兩人在科研上的發現令舉世矚目,談及成功之道,瓦爾特認為要成功就要有熱誠與想像力,不可輕易被失敗打倒。他表示,實驗中有95%都是失敗,但又會突然有成功的時刻,令人喜出望外。而他亦深信生命科學的研究,可有助人類的醫學發展。森和俊則認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成功,在於研究人員願意承擔風險及不怕改變,他又特別感謝父母的支持,令他「夢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