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邱麗萍表示,CEPA如推最新補充協議,兩地料在檢驗檢測、跨境物流、金融服務有更緊密合作。 圖片由貿發局提供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自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以來,過去11年中央政府總共推出十個補充協議,逐年擴大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但今年截至9月底,仍未見到補充協議十一的蹤影。有分析指,這是由於廣東省力推的粵港澳自貿區,將會成為超越CEPA的開放模式,有內地媒體甚至聲稱「後CEPA時代」即將到來。不過本港業界普遍認為,CEPA畢竟是為香港「量身訂做」的挺港方案,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展望未來,內地和香港的經貿往來必將更加緊密,業界更有可能迎來的,是一個由CEPA和自貿區「並存互補」的時代;而即將開通的「滬港通」,更為兩地開創了新合作模式。
融合
自粵港澳自貿區的概念提出後,「後CEPA時代」成為內地媒體熱炒的關鍵詞。《第一財經日報》引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鷂飛表示,粵港澳自貿區是一個區域性的概念,「應該是CEPA的升級版」。 他指出,此前的CEPA以及補充協議均是正面清單,如果粵港澳自貿區獲批,從正面清單轉為負面清單,開放領域將會更大,更有助於粵港澳服務貿易的發展。
粵港澳自貿區概念勝靈活
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邱麗萍上周接受本報專訪時也承認, CEPA的補充協議,相當於每一年推出一個最新的正面清單。「相比之下,負面清單無疑更加靈活,且與國際標準接軌,令外資企業更容易進入內地發展,香港業界對此持歡迎態度。相信在自貿區的模式下,內地市場將會愈來愈開放,雖然競爭壓力也變大,但因開放帶來的商機將會更多。從這一點看,「(自貿區的)負面清單已經超越了CEPA」。
但邱麗萍強調,這絕不意味茩輕鉹w經不需要CEPA。在她看來,無論是即將推出的「滬港通」、還是已經落實的前海概念,都無法取代CEPA的重要地位。因為截至目前,自貿區仍只是地區性的試點,雖然未來將會是全中國市場化的一個方向,但暫時而言仍未脫離地區性的因素。而CEPA卻是全國性的開放,只不過在廣東省「先行先試」。
貿發局:CEPA自貿區可並存
她稱,CEPA內容較為豐富,不單涉及市場準入門檻的問題,還包括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投資貿易便利化,海關合作等多個范疇;另外,內地政府鼓勵企業利用香港平台更好地走向國際化,更多利用香港的財務、法律等專業服務,進一步接觸市場經濟的環境,這些也都是CEPA的範圍。
對港企而言,已經實行逾10年的CEPA,顯然也較自貿區更有熟悉感。邱麗萍指,上海自貿區落實僅一年多,進入之後如何操作以及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本港業界仍不太清楚,需要更多時間考察了解,因此迄今為止港企並未特別積極進入自貿區發展。而CEPA卻是針對香港推出的措施,「哪些領域港企可以參與,正式條文寫的清清楚楚,是一個清晰的做法」,在CEPA的框架下,即便某個行業未對外資完全開放,但港企也可在某種程度上參與。這種安排令港企可以比海外企業更快、更方便地進入內地,准許從事的業務範圍也更加寬廣。
展望未來,邱麗萍認為,「CEPA和自貿區可以同時存在」。將來粵港澳自貿區落實後,在自貿區內部已經推出的政策中,可能有一些領域尚未適宜向所有海外企業推廣,由於粵港兩地的緊密合作,仍可由香港業界試點操作,這時可以放在CEPA框架下實行。
她估計,如若推出最新的補充協議十一,在檢驗檢測、跨境物流、金融服務這三大方面,兩地會有更緊密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