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芝蘭指,要推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策略,需要與師生多作溝通,了解他們的看法。黃偉邦 攝
新學術樓年減排量等同植樹2.2萬 可持續發展靠學生環保意識
大學要在校園推動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也許會迎接不少挑戰,由於相關措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既有習慣,所以首當其衝需要面對的,便是學生的不同意見。其中香港城市大學因應有關情況,將推動校園環保氛圍、提升學生環保意識列作工作重點之一,該校積極藉「可持續發展基金」鼓勵師生提出創新項目參與其中,身體力行活出綠色生活。另一方面,城大又積極通過校園建設節能減廢,特別是新的建築物更以環保概念貫穿整體設計。經過多方面努力,去年全校整體用電量較2012年節省3.1%。
城大協理學務副校長(策略規劃)兼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李芝蘭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可持續發展遍布校園各處,涵蓋校園管理、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等,其中校內不少建築物都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理念。李芝蘭舉例指,新建的學術樓(三)由外牆設計至內部設備,都投入許多可持續發展元素,均配合節能減廢的原則,包括採用水冷式冷凝空調系統、自動變速電梯、網絡能源監察系統等,大幅節省不必要的電力。根據校方的數據,該大樓中的環保設備,每年可幫助節省約79.4萬千瓦小時電力,減排量相當於種植了2.2萬棵樹木。
更新環保設備 整體用電省3.1%
至於較早期的大樓,她表示因當時的節能技術未必完善,校方唯有按需要逐步更新更環保的設備。城大補充指,經過各方努力2013年全校整體用電量有所下降,較2012年節省了3.1%。
硬件配套可按需要更新,惟師生對可持續發展的接受程度卻不能隨意左右。李芝蘭坦言,能否落實可持續發展措施往往要視乎學生的環保意識,她解釋指,如校方早年提供免費列印限額,讓學生可自行打印文件,而當網上學習平台逐漸推行後,數年前欲減少有關限額,卻惹來部分學生反對,認為有損其福利,「這反映校方要再努力提升同學對環保的認知,令他們明白學校縮減限額不是為了節省開支,而是想鼓勵大家改變行為」,為環保多出一分力。她強調,過程中要加強溝通了解師生對環保政策的看法,一旦操之過急或會影響師生關係,「當學生有(環保)意識後,即使學校免費給他們打印,也不會隨便用的。」
李芝蘭又指,希望在3年至4年大學生活中能啟蒙更多學生,讓其學懂思考何謂可持續發展,校方於2012年推出校園「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由學生及教職員提議的創新可持續發展項目,進一步推動環保氛圍。
資助17計劃 營運港二手交易平台
過去3年,基金已資助17個計劃,金額由7萬至數十萬元不等。李芝蘭舉例,當中包括本港首個在大學營運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手易點」,收集舊書籍、光碟、衣履等,鼓勵循環再用,而另一項目「音樂樓梯」,為樓梯加上音樂,鼓勵學生多走樓梯。
從校內微觀的環保項目,推至「走出」校園,李芝蘭說城大將於明天及後天(22日及23日)舉行「可持續發展高峰會」,屆時本港與國際的卓越學者、政策及商界領袖,將聚首一堂,進行跨學科討論,連繫人文學科與藝術、商學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工程學,探討香港及東亞如何達致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