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英國GCHQ向美國科企施壓,要求他們合作。 資料圖片
社交網絡近年成為恐怖組織成員聯絡和宣傳的平台,情況令人憂慮。英國情報部門政府通訊總部(GCHQ)新任主管漢尼根前日在《金融時報》撰文,指社交網絡已成恐怖分子的「指揮中心」,又點名批評facebook、twitter及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等新媒體,從客觀上協助恐怖主義散播。這番言論明顯是要向美國科技企業施壓,要求他們加強與政府合作,勢必掀起新一輪有關網絡私隱與國家安全取捨的爭議。
漢尼根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為例,他形容ISIL是首個網絡世代組成的恐怖組織,懂得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將聖戰魔掌伸至全球每個角落。ISIL成員會通過互聯網發布消息、宣傳及招募新成員,包括在YouTube發布斬首影片及通過twitter大事宣傳暴行。
「伊斯蘭國」日發文4萬次 無被禁言
他指出,ISIL進攻伊拉克重鎮摩蘇爾期間每日在twitter發文4萬次,從來未因發送垃圾訊息被禁言。同時ISIL又懂得利用twitter標籤(hashtag)功能,在訊息上加入「世界盃」、「伊波拉」等無關的標籤,增加訊息覆蓋度。
斯諾登效應 掀私隱國安爭議
近年智能手機及社交網站日益發達,加上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洩密事件,令網上充斥大量加密軟件及應用程式(app),這些工具被ISIL利用,令情報機構難以破解相關通訊內容。漢尼根批評科技企業向恐怖組織提供平台鼓吹恐怖主義,儼然共犯,要求它們與情報部門合作截取情報。這恐掀起網絡私隱與國安取捨的爭議。
漢尼根指責科技企業拒絕承認社交網站遭濫用的事實,指大多數用家都不願意在社交網站看見鼓吹殺人及虐待兒童等不良資訊,認為網民樂見企業與情報機構合作,篩選及屏蔽不良內容,保障公眾安全。
英國情報部門高調向科技企業施壓,有分析指出,自斯諾登事件後,許多大型互聯網企業仍繼續遵守美國情報機構的收集訊息要求,但已不願意再與英國情報機構合作。有業界人士表示,立法規管網絡監控是歐美政府當務之急,不能讓英國情報機構「哄騙」科技企業交出敏感訊息。 ■英國《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