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多個發達國家幾乎同時推出寬鬆貨幣政策,但這種行動的「一致性」,似乎已不復再。美國聯儲局在上月底結束買債計劃,日本央行卻隨即表示加碼買債,這種差異中期內相信會造成巨大影響,貨幣市場尤深。
《經濟學人》分析指,弱勢日圓對日本推高入口及刺激出口皆起積極作用,除了能改善通脹,也能增強在環球市場的競爭力。然而當日本搶佔到更大的出口份額,意味其他國家正為此受損。若其他國家為提升競爭力調低價格,卻恐造成出口通縮的問題。
文章舉例指,人民幣兌日圓在過去12個月已攀升近15%,令中國製造商面臨減價壓力,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已持續下跌30個月,是自1990年代以來最長跌勢。由於中美經貿關係密切,美國亦會因此面臨更大通脹下行壓力。
倘其他發達國因應日圓跌勢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對整體經濟增長帶來正面效果。但聯儲局及英倫銀行皆已停止?鬆政策,歐洲央行對推出量化寬鬆(QE)又有所顧忌,那麼日本QE帶來的正面效果,可能只是抵銷該國上調消費稅的影響,最終在全球需求上毫無貢獻。
美銀美林全球利率及貨幣主管大衛.吳指,日本及歐洲的刺激政策難以和美國的QE比較。他解釋,美元及美債存在指標作用,故聯儲局角色舉足輕重,且日本QE主要是為內部改革而推行,並非為了彌補美國退市的影響。他又指出,日本及德國國債息率已接近零,故日歐央行買債的成效將非常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