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局:學國情非單靠中史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佔領」行動持續,不少教育界人士均指出,本港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和對國情了解不足,故要求教育局重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並把中史列為中學必修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回應指,當局會透過不同程度和形式,參考過往課程指引和支援教材,繼續推行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而在專業自決原則下,毋須檢討國教科;另中史不是認識國情的唯一科目,中文、中國地理、通識等都有國情元素,當局重視國情教育,但認為可以透過多種形式和方法推動。

勿簡單歸因青年不熟國情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林大輝查詢時表示,近日的政治局勢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參與者亦來自不同年齡、階層和背景,不能簡單歸因為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和對國情了解不足。

他又指,自2012年10月初政府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後,學校在辦學團體及課程領導指導下,仍一如既往透過不同程度和形式,參考過往課程指引和支援教材,繼續推行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當局會延續有關政策。

關於中史科情況,吳克儉指,中史不是認識國情唯一科目,中文、中國地理、通識等都有認識國情部分,同學也透過其他學習模式學習,「並不是只有一科。」

讓學校選擇最合適模式教中史

教育局重視國情教育,但認為可透過多種不同形式和方法推動,不能單靠中國歷史一科提供。同樣,教育局重視中國歷史教育,並且已於2001年列為初中必修,但應容許學校除了以獨立科順序研習每個朝代的治亂興衰外,還應給予學校彈性,選擇最合適和有效的課程組織模式。

據了解,現時接近九成的中學在初中均有開設獨立的中國歷史科,其餘學校在優化中國歷史教育的前提下,因應該校整體課程編排、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和教師專長等,採用朝代順序以外的不同課程模式組織中國歷史內容,例如以中國歷史為主軸,加入相關世界歷史課題的「連結兩科歷史課程模式」,或按不同主題來組織中國歷史內容的「綜合課程模式」,故現時全港初中都有教授中國歷史,只是課程模式不同而已。至於高中方面,中史向來都是獨立的選修科,根據2013/14學年資料,約九成學校在高中課程開設該科。

關於成效方面,吳克儉指相關研究不多,但教育局於2011年委託中大對小六學生進行的「學校課程改革研究」顯示,超過九成小六學生同意「自己認同國民身份,關心香港及國家」。

相關新聞
自資校「賺」留位費 理大專院409萬稱冠 (圖)
本學年部分「淨袋」留位費較多自資院校 (圖)
本學年收生率較低自資院校 (圖)
副學位收生不足 能仁錄6%培正叫停 (圖)
教局:學國情非單靠中史科
科大3員工獲傑出服務獎 (圖)
校園放大鏡:香港真光書院 邀司徒永富談人生 (圖)
蚊蟲隱患:登革熱襲港 白紋伊蚊落地生根? (圖)
模擬試題 (圖)
尖子必殺技:持續跟進相關時事 長期「作戰」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